朝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上特供辽宁14市年俗大全
TUhjnbcbe - 2021/6/26 15:15:00

过大年,寻年味,何须远处找。地地道道的东北年味其实就在咱们的身边。从吃喝到玩乐,辽宁十四个地方各有特色,都是特别好看、好玩,好热闹。从中,我们可以重温到小时候过年的快乐;可以品味到辽宁本土的年文化。那么,让我们以这样红红火火为开始,轰轰轰烈烈地过好新一年吧!


  沈阳


  糖瓜:老沈阳的传统年节食品和祭祀用品(祭灶神)。是一种用*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速冻饺子:起源于老沈阳的年俗“冻饺子”。明末清时一进入腊月就要准备过年的食物,其中包饺子是一项重要任务,包好后,冻起来,从小年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今天人们所吃的速冻饺子,就起源于几百年前辽沈地区民间过年的习俗。


  皇寺庙会:皇寺是皇家寺院,从皇寺始建之时,皇寺庙会就已经出现了雏形,建成后,庙会规模日益壮大,从最初的农产品,手工制品售卖发展到综合性的贸易集市。


  大连


  放灯节:正月十三,旅顺龙王塘镇扭大秧歌舞,祭拜龙王,放鞭、放炮、放礼花,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


  海灯节:大连渔民从正月初十开始过海灯节,举办海神娘娘祭典,直到正月十三。


  赶大潮:正月十五赶大潮是海边渔民的一项传统,正月里赶海收获多,预示着一年大丰收。


  吃炸食:大连的山东移民留下的年俗。


  鞍山


  冻梨: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冻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长寿灯:鞍山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海城高跷:又称海城秧歌,集舞蹈、音乐、戏剧、杂技为一体,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海城高跷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是旧时的祭祀祈福、迎神赛会,还是今天的喜庆节日、集会庆典,都少不了高跷表演。


  岫岩剪纸:已有多年的历史,满族剪纸独有的一种剪纸艺术就是挂笺,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用五色彩纸剪成长约40厘米、宽约5厘米不等,中间镂刻云纹的字画,如:丰、寿、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头的挂笺,悬挂于门窗横额、室内大梁等处,预示着春节的喜庆和来年的幸福生活。


  抚顺


  八大碗: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满族八大碗的菜场名是: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榛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


  萨其马:是满族的一种食物,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是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萨其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具有色泽米*,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


  滚冰:正月十五赏灯之后,大家有走白冰(谐音走百病)与轱辘冰的习俗。结伴走白冰,或是在冰面上打滚,嘴里念着童谣:“轱辘轱辘冰,浑身上下轻一轻;轱辘轱辘冰,不腰疼、不腿疼。”


  本溪


  挑水:除夕吃团圆饭前要把自己家的水缸挑满水,正月初三前不再挑水。


  抓嘎拉哈:嘎拉哈就是猪或者羊的髌骨,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日,妇女停下针线活,拉帮结伙玩嘎拉哈。


  吃前蹄:年夜饭必须要有鸡、鱼、猪前蹄,图个大吉大利,连年有余,招财进宝。


  吃大米饭:满族人除夕和正月初一不吃饺子,吃大米饭。


  丹东


  荷包:凤城市满族人喜戴荷包,春节前宫廷要例行赏赐王公大臣“岁岁平安”荷包,民间也互相赠送。


  鞑子香:满族人大年三十,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


  爬柜子:让小孩爬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锦州


  辽西高跷:每年农历年三十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各村百姓自发地欢天喜地闹秧歌。各村的高跷秧歌相互走动,互相拜年。每支秧歌队每年都要演出20多场。辽西高跷秧歌的特点是跷高,最低的90厘米,依次升高,最高的可达厘米。


  社火: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春节期间,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秧歌等各种表演形式。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太平鼓:一种有柄的单面鼓,形同蒲扇,用铁为框,蒙以兽皮,柄下缀有数枚小铁环。除夕之夜,很多人家在家里跳,希望这一年都能太平如意。


  挑灯笼:除夕上午,在自家院子中间挖一个深坑,立起一根高高的长棍或树木,在最顶端挂一个灯笼,从除夕到正月十五长明,如灭掉,要立即重新点燃。现在,很多人家为保证长明都点灯泡。


  营口


  辽河老街:被誉为“露天百年商埠博物馆”,过年期间会举办花灯节和庙会。


  面鱼、神虫:都是过年时寓意吉祥有余的面食,因此有了面塑这门传统手艺。


  辽南皮影戏:春节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辽阳


  塔糖:辽阳的灶糖,又叫塔糖。这里面有个故事,据说一户住在辽阳白塔旁的人家,擅做灶糖,用白塔下的井水做出来的灶糖别有一股清香味,不易化,也不粘牙,辽阳百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塔糖。随着时间流逝,如今,辽阳已经不出产塔糖了。


  铁岭


  聪耳酒:铁岭朝鲜族文化底蕴丰厚,喝“聪耳酒”,吃“福饭卷”、打糕、五谷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初一人们穿上盛装给长辈拜年。


  踩街、拜门子:铁岭李千户镇花豹村初五“踩街”,人山人海。正月十五,村民一大早挨家挨户唱歌,称为“拜门子”。


  吃拌腿:也就是吃面条。正月初七小孩吃,正月十七中年人吃,正月二十七老年人吃,期盼身体健康。


  大天仓:正月二十五是“大天仓”,家家在院子里用烧过的草木灰画成各种形状的粮仓,越多越好,象征着今年一定五谷丰登,还要将五谷杂粮洒在粮囤外面。这一天鸡鸭鹅狗都会吃得饱饱的,预示丰收。


  


  阜新


  祭天仪式:蒙古族年俗之一,在空场处摆上各种祭祀用品,向天祈福,意在祈求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蒙文春联:蒙古族家庭习惯每年在门上贴上蒙文春联。现在有些家庭选择贴两种文字的春联,大门口贴上蒙文,屋里贴汉文。


  太平鼓:蒙古族的太平鼓类似威风锣鼓。春节期间,蒙古族居民喜欢一起敲上一段,预示一年的生活都能太平。


  团拜:蒙古族居民在正月初一一早,由屯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先到最年长的人家拜年,接着挨家挨户去拜年。


  朝阳


  春条:“春联”家族中的一员,剪裁做春联的红纸剩下的边条,用它写成吉祥颂词,贴在炕(床)边的墙壁上。在朝阳的很多家庭,如今依然保留着腊月二十四贴春条的习俗。


  挂钱:门上的横批下面贴的类似窗花的工艺品。一般贴三层,表示钱多钱厚。窗户上贴绿色挂钱,意思是不会得眼病。一般和春联、春条同在腊月二十四挂。


  秧歌进村:本村或外村组织一组秧歌队,踩着鼓点挨家扭,领头的说些拜年的话,东家给赏钱。队员谢赏,狠狠扭上几下。领头的报赏钱的时候都要大声地把数目翻一倍。


  盘锦


  冬捕:辽河上古老的渔民文化,是新春佳节的前奏曲,象征富贵有余。


  河鱼:既是家常饮食,也是盘锦人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老八件:花朵、荷叶、风车等形状的清真糕点,是春节常见的拜年礼。


  八大碗: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满族八大碗的菜名是: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榛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


  葫芦岛


  贴年画:居民家都提前准备年画,除夕上午贴在墙上。如五福临门、麒麟送子等。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为节日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


  煤油灯:守岁的年俗之一,最简单的做法是一个罐头瓶子、一根铁线、一根木棍。他们认为,守岁时点上煤油灯,大年三十这晚精神,那一年精神头就更足啦。


  赶穷汉子集:大年三十的前一天也是农村集市的最后一天。穷人过不起年,这一天也必须赶集买点年货。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很多人愿意在腊月二十九赶集,因为会甩货,便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特供辽宁14市年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