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另一个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唐朝宦官左右皇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吃什么药呢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年)正月二十三日凌晨,大唐长安大明宫。

病重多日的唐德宗进入了弥留状态,这位唐王朝的第九位皇帝,无论是64岁的寿数,还是27年的在位时间,在唐王朝皇帝当中都是靠前的。

睁开双眼,唐德宗环顾四周,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陪伴自己多年的宦官在榻前垂手侍立。

儿子呢?自己的儿子呢?自从去年九月太子李诵中风失去语言能力之后,自己就一直担心儿子的病情。而太子病情一直没有好转,甚至连二十多天前的正旦大朝会都没能参加,自己病重期间,太子也没能像其他儿子一样床前侍奉。

“太子,召太子来见朕。”唐德宗发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道命令。

片刻迟疑,宦官们当中地位最高的俱文珍站了出来,咬着牙说出了一句话:

“陛下,太子病重,不能前来。”

俱文珍是侍奉唐德宗多年的资深宦官了,但与其他长年在皇宫中的宦官不同,他有很长时间在*中监*的经历,见识过吐蕃人的强横,平凉劫盟在吐蕃手中死里逃生,也曾辣手处置过违反*纪的士卒,是唐德宗控制各地*队的第一人选。

(*唐墓出土宦官俑)

有着27年皇帝经历的唐德宗一瞬间就明白了所有事情,自己已经失去了皇帝的一切权力。两行泪水从唐德宗眼角滑落,恍惚之中,自己与儿子的过去几十年的点滴不断浮现。

建中奉天之难,自己和儿子被叛*围困在奉天小城,23岁的儿子英气勃发,披甲持剑在城头鼓舞士气,自己的恐惧仿佛也减轻了;

贞元长安粮荒,士兵们已经要再次兵变,自己日日在大明宫眺望渭水码头看是否有粮船到来,等到李泌告知韩滉的三万斛粮食已经到了陕州时,自己与儿子抱头痛哭,“我父子得生矣!”

自己也一直对不起这个儿子,姑妈郜国公主淫乱厌胜之事,自己莫名的牵扯到儿子身上,险些废掉儿子的太子位,幸好李泌劝阻,要不就又办了一件错事。

自己这个太子儿子一直谨慎严肃,对朝*也有自己的见解,身边几个中低级官员也都是一时才俊,想必将来能是个好皇帝。

可惜,自己看不到了,而且,儿子的病…

(唐德宗崇陵)

已经退出寝殿的俱文珍等人相对无言,这个皇帝他们太了解了,刚愎自用、偏听偏信,杀大臣毫不手软,刘晏、杨炎、崔宁、窦参等宰相级重臣的死是他们当中很多人亲身经历过的。

但正因为此,皇帝的多年积威让他们知道自己几人既然开了这个头,就只能硬撑下去。

“太子殿下虽然仁厚,但身有重病,不应为大唐之主。为国家社稷,必须改立他人!”俱文珍似乎在对其他人说,似乎又是在自然自语。

其他人面带犹豫,毕竟从唐王朝开国至今,从未有过皇帝病重由自己这些内侍改立新君的事情发生。但想到太子在东宫,对宫内宦官从来不假颜色,也都不再表示反对。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小宦官从寝宫中冲出,伏地跪拜:“陛下崩了!”

众人进入寝宫,一阵忙乱之后,俱文珍下定了决心,“暂不为陛下发丧,等新皇帝确定之后再说!”

二十三日一天,宦官们既忙乱,却又是按部就班的安排皇帝死后的事情。

上午开始,就开始不断把宗室当中几位较为年长的亲王秘密召入宫中,宦官们与他们分别进行协商。先是最年长的亲王召王李偲,之后包括德宗的其他兄弟和儿子,当然舒王李谊这位宦官们准备拥立的王子更是第一时间就得以进宫。

但除了舒王之外,其他各王都对改立舒王没有表示明确态度,毕竟此事重大,谁也不敢轻易承担这个责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本来从正旦之后唐德宗病重,唐王朝处在权力真空状态就已经二十多天,现在宦官们也不敢过多的拖延,于是,下午宦官们召集了几位大臣,准备按自己的意思草拟唐德宗的遗诏,并希望能从这些朝臣处获得支持。

进宫的几位翰林学士闻听唐德宗死讯之后都是十分惊讶,尤其在询问宦官们为何不第一时间发布这个消息时,宦官们的回答竟然是皇位继承人未定,暂不发丧。

中唐时期的翰林学士,虽然官位不是很高,但却是为皇帝起草诏书的重要职位,甚至可以说是皇帝的参谋班子,也被称为内相。

翰林学士们对宦官们的回复非常不满,皇位继承人就是太子,早在25年前就已确立,即使太子重病,也有皇孙可以继位。最重要一点,皇位继承人岂是宦官们所能商议的!

于是,在翰林学士们的坚持下,宦官们无言以对,只得让翰林学士们拟定了唐德宗的遗诏。但俱文珍对此并不担心,“太子,太子还能起来继位么?”

上午各亲王入宫后,唐德宗的死讯就已经在一个小范围内开始流传了,宦官们也不是铁板一块,自然也会有人向宫外传递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时,王叔文正在借下棋整理思绪。

他也是翰林,但却是以棋侍诏,与能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有天壤之别。但在太子身边多年,已经靠自己的才学和应变能力得到了太子的信任和赏识,太子对王叔文言听计从。

在太子心中,王叔文就是自己的老师。

王叔文也一直在等待这个时刻,只有自己的学生太子当了皇帝,自己的一身本领、一生抱负才能发挥和实现。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和志同道合的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反复商议,都认为这是个关键时刻。自己等人的多年经营,不但在宫中有能传递信息的宦官,翰林学士及朝臣中也有不少太子的支持者。

所以,王叔文很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已经把事情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分析整理清晰,并安排各人分头行动,自己官位不高,包括皇宫等场所都不能轻易进出,只能等候消息了。

(远比王叔文王伾有名的刘禹锡柳宗元)

王伾到了太子的东宫,他当时官位虽然也只是侍诏翰林,却有行走宫内外的自由,由他来内外联络最是合适不过。

低声和病榻上的太子讲述了皇帝去世的消息,又把王叔文的分析给太子详细说了一遍,之后的事情,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就看太子了。

东宫本身就在皇城之内,离大明宫不远。

大明宫内宫正殿是紫宸殿,殿西北门九仙门是皇帝接受大臣朝拜的一处关键所在。

只要太子能到九仙门,就能让所有的大唐官员看到太子,所谓太子病重不能继位的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长安大明宫及九仙门)

李诵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25年,自己的病情不是障碍,绝不是。

于是,挣扎着,李诵竟然从床榻上坐了起来。

王伾大喜,赶紧召唤内侍,为太子换上了丧服,搀扶太子坐上了步辇。

“上力疾衰服,见百僚于九仙门。”(《旧唐书》)

太子并非是很轻易做到的这点,当他到达九仙门时,头上帽子歪了都没有顾及。

被各种谣言弄得人心惶惶的百官以及宫中守卫,远远地见到了太子的身影,竟然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资治通鉴》)

大唐,气运犹在。

这就是唐王朝第十位皇帝——唐顺宗即位前的十二时辰,无数暗流涌动,但又在大唐的惯性下回到正轨。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太子于宣*殿再次接见百官,宣读唐德宗遗诏;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太子于太极殿即皇帝位。

宦官俱文珍等人不甘心这样一个结果,在他们操纵下,短短半年后唐顺宗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唐宪宗,史称永贞内禅,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