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目前,朝阳区统计局正在开展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调查范围是抽中调查小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现役*人、外籍及港、澳、台人员),这种抽样调查是用来在非人口普查年度摸清人口变动的趋势。为了系统准确地介绍人口调查工作,我们将通过两期内容来回顾一下古往今来我国的人口调查历史,第一期是介绍中国古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的人口调查,第二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六次人口普查和历次人口抽样调查。希望通过两期内容,让您对人口调查工作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人口调查工作。
那么,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究竟从何时开始,在技术条件落后的过去,人们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那么,中国有文献记载,最早实施的人口普查开始于何时呢?小统带您一起来看~
小统
有话说
秦
商鞅的“强国知十三数”
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人口普查,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周朝就有了人口普查的记录,只是古代是基于户籍制度之上的人口统计。秦国的商鞅主张提出的”强国知十三数“的概念,就是说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掌握13种数据,既全国人口中的壮男、壮女、老人、少年、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的数量和全国的粮仓、金库、马、牛、饲料数量。从这可以看出,古人就知道要通过掌握国家中关键因素的数据,因为只有真正的了解国家,才能据此制定出相应的国策以治理国家、实现强大,这是极具有长远目光的。
西汉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人口普查,为“避税”夸大官奴婢数量
《汉书·萧何传》中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就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知道此时的人口已由原万降到万左右。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但是后来这些户口资料全部散佚。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的人口调查数据是在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户口数,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户口统计。
不过这些户口统计数据还是存在误差,主要是夸大了官奴婢的数量。徐铭东分析,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西汉时期,很多奴仆被编入官府的户籍,没有徭役,但要对官员加倍征收人头税。但是有一种是不收税的,就是官奴婢。元帝时朝廷各官府奴婢就有10多万,很多贵族官僚也是奴婢成群,他们将其他人员也算作官奴婢不上报。
东汉
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与选美同时并进
西汉末年,战乱和天灾使人口从万降至万。这万的数字是经过东汉对户口调查得来的。
东汉对户口调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东汉时的户口调查称为“案比”,即案验、比较。常常在每年8月举行,同时,宫廷还会派人来“算人”,就是朝廷派人挑选少女入宫,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如果姿色端丽的就可以入宫选妃子。
东汉每年的户口调查规模也是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80岁老人,下到6岁以下孩童,都要一一进行调查。东汉户口调查的内容也很细,连身高、相貌都要调查,这些从现在一些考古实物中也可得到证明,在一片汉代的《居延新简》上就写有:“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这里面包括的信息有郡、县、里、姓名、年龄、身高、肤色。这个叫张贺的人出生在南阳郡武当县龙里,30岁,身高七尺二寸,肤色黑。
因为东汉重视人口管理,所以人口数量比之前增长不少。据《晋书·地理志》记载,桓帝永寿三年有人口,是史籍记载的东汉最高人口记录。
隋朝
古代比较近于实际的人口普查,挨家挨户当面看相貌
东汉末期群雄割据混战。公元3世纪初,中国进入三国鼎立时期,三国战乱又使人口下降至万。西晋统一全国后人口恢复到万左右。但西晋后期的八王之乱使人口降至万。
隋朝建立后,对户口管理很严格,多次进行全国规模的户口大检查,并且实行“貌阅”,就是对每户的家庭成员都要当面验视,看性别、年龄是否符合,防止有成丁年龄人口脱漏。并发动检举,凡是户口不实的,不仅户主要受罚,乡长里正也要发配服苦役。所以史学家一般都认为隋朝户口统计比较近于实际。据隋朝大业五年清查,当时的户总数是户,人口总数是人。不过经考证,这只是中原地区人口,江南和边远地区还有大量人口没有统计进来。
唐朝
后期的户口管理尤为混乱,不登门不核实按上年人数主观增减
唐朝时,因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急剧增长,最初的户口管理也很严格,但从高宗开始,管理逐渐松弛,由于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户口逃亡现象越来越严重,到玄宗开元年间后期,户口管理十分混乱,长期不做调查统计,“死不除名,生不入籍”,每年只是按照上年的户籍,稍事增减,然后就上报了。并且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在《旧唐书·玄宗纪》里记载了两个数据,天宝十四年比天宝十三年,户数突然降了户,但人口却增加了口,这都是户口管理混乱造成的结果。
宋朝
最具有性别歧视特质的人口普查,女性不算人口数
宋朝初建,人口已由唐时的万锐减为万。
宋朝*府对户口统计又设立了一些新的制度,比如丁籍制度。丁籍专指用于征役催税的簿籍,又称丁簿。在宋代的户口调查统计系统中,以丁籍使用时间最长,也最为重要。所谓的丁籍制度和现代人口普查是不一样的,丁籍制度只调查每户家中的壮丁,“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须通勘”。就是说这个调查只统计壮年男子,对老人、小孩和女子都是不统计的。
除了丁籍制度,宋朝还有保甲簿统计,这是王安石提出的主张,但不管是丁籍还是保甲簿,都只统计男性人口而不包括女性。所以这时的每户平均人口都很少。但专家估计宋鼎盛时期的人口达到1.1亿。
明朝
古代内容最为宽泛的人口普查,人口、家产、牲畜通通查
经过元末战乱,明初的人口甚至没有明确数字。年,朱元璋为了整顿元末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户贴制度。由*府发给每户户贴,要求各户详细填写人丁的数目、姓名、年龄、与户主的关系以及该户所有的产业。登记完成后调派*队协助地方*府去核实,对隐瞒或做假的,进行严惩。户贴登记完成后由户部负责管理,各地每年上报户口增减情况,以便及时更正。
这时候的户贴制度登记可没了性别歧视,男性女性都包括,比如有个洪武四年(年)的户贴,上面就包括:成丁二口、不成丁一口、妇女二口等。并且还有他们的年龄。
但到了洪武十四年(年),该制度被*册制度取代。*册把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是明代主要的户口册籍,并且十年就重新登记一次,上面登记的有丁口、田地、房屋、牲畜、赋役等,以及十年间的变化情况都详细写了进来。
清朝
古代最为实际的人口普查,“摊丁入亩”致人数突破亿口大关
明末战乱使得人口数量下降很快,只有四千二百多万。清朝的户口制度发展为每三年编审一次。但是,清代的人丁编审又出现了变化,直接为了收税而将人划分等级进行登记。清初的所谓“丁”,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16~60岁的男丁,而是承纳丁银(赋役)的人丁定额,不是实际的人数,是丁银的代名词。他们把贫富不均的人分几等,不同等级的人收的丁银都不同。在赋税记载中会出现“半丁”以及分、厘、毫等数,所以这时候所记载的人丁数已经不是实际人数,只是统治者为了收多少税而设计的。这其实是清朝摊丁入亩制度的一部分,摊丁入亩就是不收人头税了,根据田产来收税,因此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导致清朝人口激增。因为之前生一个孩子就多收一份税,现在没有人头税了,农民敢多生孩子了,而且多个人多干活,可以多点收获。于是从乾隆开始,中国人口数字首次突破了1亿,接着突破2亿、3亿,到清朝末年已经超过4亿。
民国
出现了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四万万同胞”之说由此开始
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口调查是在民国时期,当时人口统计成员主要是警察,而警察不是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是要各地方人口自己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此间,曾调查出中国人口达到四亿七千多万,这样的统计当然是不太精确的。但“四万万同胞”之说因此开始。
畅谈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次规模巨大的全国范围的普查,这是中国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下期为您介绍新中国的六次人口普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