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财经新势力#
据百度百科显示:从年开始,我国的轮胎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每年以20%~30%的速度扩展我国的轮胎市场,仅仅过了6年,我国已经成立了超过家的轮胎公司。
轮胎总产量达到上亿条,超过了全世界各国轮胎总产量的25%,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
到年了,中国仍然是世界轮胎生产大国,但发展这么久,却没有在轮胎强国列表里占据一席之地,反而陷入了“畸形”的市场境地:国内普遍使用外国轮胎,而中国的轮胎大部分出口到了国外,赢得了“物美价廉”的好口碑。
那么为何中国轮胎市场拥有20多年的发展史,最后却形成了这种“畸形”现象呢?
一、国人爱面子,看品牌知名度
小轿车大范围进入中国普通家庭的时间才十几年,而中国的轮胎产业几乎随着小轿车的销量发展的。在当时大环境利好的背景下,外国轮胎品牌抓住时间差,快速在中国建立起了品牌认知,如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品牌恨不能将大马路上都贴满自己的广告宣传。
当时,很多国人对广告的认知作用非常模糊,不明白国产和外国产轮胎的区别,被资本的广告洗脑后,就一心认准了外国产的轮胎更好,在买轮胎的时候大多时候都会选择外国品牌。
时至今日,外国品牌的轮胎已经在我国打出了响亮的名气,国产的一些轮胎品牌没有使用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走上“后来者居上”道路,陷入畸形困境里,在国内市场的名气一般。
再加上很多国人爱面子,觉得使用外国轮胎“更洋气”,而国内生产的轮胎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最后导致国内市场本土轮胎品牌市场占有率较低。
二、轮胎高端产品国外强
坦诚来讲,国产轮胎和国外轮胎,两者之间在高端产品的制造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第一辆汽车制造出来落地行驶,轮胎市场最先喊出来的产品优势就是“耐磨性”。
只是随着人们文化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使用轮胎不再看重耐磨性,更看重舒适感、静音效果、湿地抓地性等方面的性能,不可否认,在此方面外国品牌做的更好更令人满意。
国产轮胎通常都是“头和尾不能兼得”,大部分轮胎的耐磨性都做得很好,也超过了外国品牌。
轮胎的耐磨性主要与橡胶和帘线有关,一些国产企业制造轮胎很重视质量,会将质量极好的帘线加入轮胎中,如朝阳SA37轮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了贝卡尔特钢丝帘线。只是静音性能和舒适性能较低,无法将所有性能都兼顾。
要说静音性能、舒适性能以及耐磨性能等全部都做的较好的轮胎,国产轮胎品牌里几乎没有能够完全做到的,只能说每个品牌都有自己优势的一方面。在这种产业结构不科学,产品档次低的情况下,国内生产的轮胎无法扩大市场也是必然现象。
而国外品牌米其林、马牌在轮胎整体性能方面做的较好,就是价格比较贵。所以汽车车主要选择什么轮胎,可根据自己的价格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轮胎品牌。
三、修车店推荐进口轮胎
很多人在一些店里买东西,几乎都遇到过工作人员说:进口的产品比国内的好,推荐顾客优先选择进口的品牌。比如电视、空调等产品。
而轮胎作为一种消耗品,车主到轮胎店买轮胎或者换轮胎肯定也避免不了这种情况,一些车主碍于面子,或者不清楚轮胎质量直接就买了。却不知道并不是中国本土的轮胎品牌质量不行,而是外国品牌的轮胎价格高,卖出去之后工作人员的提成高,大部分人都不是真的从轮胎的性价比方面为顾客考虑。
以前人们不知道这种套路,后来互联网信息发达,人们获得五花八门的信息之后,发现自己被坑了很多次了,多花了很多冤枉钱,对于轮胎的选择也谨慎了很多。
比如有些人就不买轮胎店的工作人员推荐的进口轮胎,专门买国产的轮胎,这些人中有人纯粹是支持国产品牌。
而有些人则认为国产品牌只有进口品牌价格一半,橡胶制品使用时间长了会老化,通常一条轮胎使用8年,自己买国产的只使用4年,到时间后再换一条国产新轮胎,安全性有保障,这比花大价钱买进口品牌划算。
总结:
其实,国产轮胎之所以在国外畅销,是因为外国的质量标准和国内不一样,国产品牌要想打开国外市场的大门,就必须做出质量更好的轮胎,以适应国外非常严苛的法律法规,售卖的价格还便宜,真的是性价比非常高了。
而其在国内出售的轮胎质量,很多企业制造的只要符合国内质量标准就行,小部分企业还会将残次品、二手货混入中国轮胎卖场里,这有点“双标”的行为,难怪会出现国产轮胎市场“畸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