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豫剧,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事实上,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起源于河南,最早的时候被人们称为河南梆子。
豫剧的唱腔气势逼人,抑扬顿挫又大气磅礴,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在历史上同样有许多非常经典且流传甚广的曲目,《朝阳沟》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朝阳沟》的出现,象征着中国戏剧文学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一代豫剧经典《朝阳沟》
《朝阳沟》主要讲述了城市姑娘银环和栓保的故事,银环和栓保本是不同家庭背景的两个人,但两人却在相处的过程中意外擦出爱情的火花。高中毕业之后,正值国家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银环就和栓保相约要到栓保的家乡朝阳沟去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栓保先回到家乡,等到银环准备出发前去汇合时,却受到了母亲的阻拦。所幸最后还是排除万难,并在党的帮助下,端正了思想,决心在朝阳沟扎根,奉献自己的青春。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朝阳沟》之所以能够带给人们极高的视觉享受和情绪共鸣,离不开其创作者杨兰春在背后源源不断的辛勤付出。
根据参演人员的回忆,《朝阳沟》的创作过程并不算顺利。当时杨兰春接到任务,并没有得到多少准备的时间。许多情况下都是杨兰春一边陪着演员排练,一边就在舞台角落继续构思接下去的剧情。
杨兰春原名杨有根,自小家庭贫困的他,吃尽了生活的苦。但困难和痛苦并没有打倒他,反而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真诚质朴的性格。因为不想一生碌碌无为,杨兰春独自到一个小戏班里学习戏曲。他的领悟力极好,再加上浓厚的兴趣,很快就取得了飞快的进步。
之后,杨兰春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他很好的将书本上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和自己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进行融会贯通,还在毕业之际得到了优秀生的称号。
在良好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杨兰春在《朝阳沟》中融入了他曾经在人民公社的生活还有朝夕相处的伙伴。临到演出之前,戏的名字还没有确定。杨兰春想起了他下乡所在的那个村子里有个朝阳寺,便灵机一动,决定就叫做《朝阳沟》。
年,这一剧目在郑州首演,一经播出,就在乡邻亲友们之间口口相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无可取代的经典佳作。
《朝阳沟》的创作背景
作为这一部经典豫剧的作者,杨兰春名声大噪,被人们称为朝阳沟之父。其中河南省曹村是杨兰春曾经下乡的地方,他曾在这里作战并亲手埋葬了牺牲的战友,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情。在曹村的这段日子里,杨兰春一边体验生活,一边创作出了《朝阳沟》。
曹村可以说是杨兰春灵感的发源地,因此在年,曹村将村庄的名字改为朝阳沟村,以纪念这一优秀作品的诞生。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却意外引起了一场争议。
河北邯郸有一个小村子叫列江村,是杨兰春的故乡。
《朝阳沟》虽然说是在杨兰春在河南曹村下乡时所创作的,但其中许多人物的角色设定其实是来自于河北的列江村。首先是女主角银环,虽然有传言说这个角色是来自曹村的一个名叫赵银环的女孩子,但其实赵银环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姑娘,并没有上过高中,所以这一传言并不可信。
事实上,关于这个角色的灵感取自杨兰春发小的妻子。杨兰春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叫姚让,姚让在菏泽认识了一个美丽能干的女孩子,很快发展成了男女朋友。高中毕业后两人回到家乡,一个担任大队里的出纳会计,一个担任了村里的妇女主任。
至于为什么杨兰春会将银环这个名字写进小说里,或许是因为看中了这个女孩子单纯朴实、吃苦耐劳的性格。显而易见,栓保的原型正是杨兰春的死党姚让。包括剧中描写的山水和村子里的景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当地的风俗人情,都更接近河北列江村当地。
河南河北两个村子争改村名
创作本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作者会把自己觉得深刻的见闻和感受都描述到文章里。因此,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可能是生活中许多人的结合,每一个地方可能是想象的画面也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显然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艺术加工。
所以,简单地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来自某一个人或地方,未免太过武断,都是欠缺考量的说法。
故乡是人们永远的情感寄托,因此杨兰春将家乡写进剧本里,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同样的,曹村的经历使他迸发出了灵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是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给他提供了极好的素材,沉淀自己,韬光养晦,从而写出了改变一生的作品,奠定了豫剧大家的地位。
秉承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原则,河南曹村和河北列江村两方争执不休。所幸杨兰春得知此事后,特意出面调解。
杨兰春表示:朝阳沟这个名字如果可以作为一个品牌,造福民众,改善大家的生活,那都是很好的事情,没必要为此弄得不高兴。杨老的一番话,使得双方握手言和,决定共同使用朝阳沟这个名字。
如今,河南曹村和河北列江村两地都已发展成了非常有名的旅游风景区。河北列江村作为革命老区,到处都是石头做的房子和街道,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旅游业非常红火兴旺。河南曹村的发展尽管略微落后一些,但同样风景秀丽,依山傍水,是不可多得的观光胜地。
杨老离开人世,两地争迎遗骸
直到年杨兰春先生因病离开人世后,河南曹村和河北列江村又再起争端。此前两个村子因为朝阳沟这一名字喋喋不休,如今则是为了杨老死后应该长眠于何处而互不相让。
本来按照杨老的临别叮嘱,会将他的骨灰一分为二,分别葬于河南河北两处。只不过根据老一辈人的说法,人的骨灰死后如果不能归于一处,灵魂就会得不到安息,家人也会深受其扰。因此,杨老下葬的事情迟迟没有解决。
几番思量之后,杨兰春的家人还是决定将其骨灰葬于河南河北两地。毕竟对于杨老来说,河南河北两地在他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先说河南曹村,这个地方有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杨老肯定也非常愿意和昔日的伙伴长眠于同一片土地上。曹村的生活给予他创作的养分,滋润他的生命,使他的存在变得有价值。
再说河北邯郸列江村,都说近乡情怯,故乡是每一个人内心最深的牵挂,杨兰春也不例外。故乡的山水,故乡的草木,故乡的人民,都是杨老不能轻易释怀的存在。更何况杨兰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想的是家国大事,怀的是天下人民,那些封建传统的说法,根本不值一提!
没过多久,杨老的骨灰下葬,黄河两岸的两个朝阳沟都分别修建了杨兰春的墓碑,以表达哀思。至此,一代豫剧大家的无私一生便正式落下了帷幕。《朝阳沟》的出现,使两个毫不相关的地方联系在了一起;《朝阳沟》的成功,更是中国戏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人们反复的思考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