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渐增大,随着经济发展到新阶段,极不平衡的地区差异会抑制经济健康发展。东北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落后于东部地区。-年辽宁省经济总量总体呈增长的趋势,但是整体增长速度缓慢。通过对比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可知,辽宁省市际GDP差异变化大,沈阳市和大连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鞍山市、营口市和盘锦市等城市与上述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差异总体呈现扩大趋势,经济发展不平衡,整体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官员变更、自然灾害、地形起伏度、区位条件、交通通达度、人力资源、政策因素七个因素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正负方向和空间分布不同。其中,官员变更、区位条件、交通通达度、人力资源因素、政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大,自然灾害和地形因素的回归系数存在正负值,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表明辽宁省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规划中提到了在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中,要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在今后发展中,辽宁省要抓住中央对东北地区的政策支持,努力推动区域协调迈向新阶段,朝阳、阜新和葫芦岛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因此,全面把握近年来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对辽宁省总体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利于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县级单元间的发展差距,对促进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和总量不断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表现之一。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适当的经济发展差异有利于经济的良好发展,经济发展差异过大则会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损失。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最南部,自改革开放后,辽宁省经济发展态势疲软,逐渐落后于东部地区,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重工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经济增速常年位于全国末位,逐渐成为了全国发展最慢的地区之一。二十世纪后期,国家开始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年提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使得辽宁省经济发展有了短暂的提升,在年开始了对东北地区的新一轮振兴,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
当前辽宁省已经走出最困难的时期,经济增长总体保持稳中求进,不断向好的态势,在-年的统计中发现,朝阳市、铁岭市等GDP排名波动较大,表明经济增长存在空间异质性。21世纪是科技时代、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辽宁省在当前背景下,如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总量,改变现状,从而实现辽宁省经济全面健康增长,缩小省内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对于辽宁省经济增长具有参考作用,探究其影响因素对缩小省内差距,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振兴东北工业区具有重大意义。
辽宁省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之一,资源禀赋良好,工业基础强,为国家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其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影响重大。在改革开放后,辽宁省被计划经济体制所束缚,曾经的工业大省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严重,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经济发展差异增大,与经济发达区差距明显。辽宁省沿海地区受国家政策影响,率先进行调整和提高,导致省内差异进一步增大,阻碍了经济的良好增长。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方法,利用现有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创新相关思路,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对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增长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研究综述:对于经济增长方面的相关研究,国外学者研究时间较早。早在二十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使经济走上了快速增长的阶段,而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此阶段发展最为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