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不会”,她缓缓地说道。这是她对我刚才所问的“你会不会下地干农活?”的回答。我毫不意外,她从小出生在城里,细皮嫩肉,口头禅就是本姑娘不缺。这可不好办了,“我家还有几亩地呢,你不会下地干活,地不撂荒了嘛,这可咋整?”,旋即一想,没关系,我来带你。我顺势问道:“河南豫剧《朝阳沟》听没听过?”,我不抱有希望,一个广东客家妹,听听粤剧还有可能,河南距离多公里呢,影响有限。我不待她回答继续说道,“简单极了,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撑”,不自觉间,竟自顾自唱了几句。真是令人哑然失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自己跟着父母下地,锄草时的情境了。刹那间,觉得自己简直跟栓宝好像了。
戏曲艺术片《朝阳沟》为什么对60年代的戏曲《朝阳沟》印象深刻。首先,这个歌,在90年代农村结婚的大喇叭里经常唱,一唱唱好几天,当然不止这一首,还有其它戏剧和流行歌曲。但一年结婚的也得好几个,请来的结婚喜庆班子,也就都是附近的那几个,放得音乐自然就大同小异。听来听去,潜移默化,就记住了。
相对戏剧,小时候,我当然更喜欢流行音乐,只是村头或者道路上的大爷们平时也拿着小的播放机,骑着三轮车锻炼时,边骑边放,围墙边大石头旁,下围棋的也同样放戏。除了录音机,还有电视剧呢,不也有戏曲频道吗,放得也多,是改编的戏曲艺术片。另外,家在山东,紧邻着河南,河南台可以收得到,有个经典戏剧节目《梨园春》风靡全国。那里面选手唱《朝阳沟》的选段,也不少。
戏剧《朝阳沟》确实很耐听。因为我本身就是地道的农村人。从小在地里泥里长大,种地锄草,放羊喂牛,大硬板床,这一切情景当然很熟悉。艰苦奋斗的品质嘛,从小就练就了。小的时候看银环,不适应农村,啥也不会(包括针线活、做饭和锄地),还爱生气,就觉得很矫情,有那么难吗,真是的。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城里的人,确实不需要吃这个种庄稼的苦,在城里生活工作,赚钱买就可以了。但在农村,有什么工作岗位呢,除了地,无其它(少数手艺人先不提)。牢牢钉在土地上了,真是干最苦的活,收最小的利。在60年代,农村供养着城市,这是农村为现代化付出的第一轮代价。
再回到《朝阳沟》的故事中来。栓宝和银环是高中同学,属于自由恋爱,是对新婚姻结合方式的一个颂扬。二人结合反映了城乡间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诸多差距。农村以勤劳能干为好媳妇儿的标准。银环出生在城市,娇生惯养,没吃过苦,以当时社会历史情况下的农村标准来看,当然是不好。但栓宝娘,思想又不是老顽固,很开明。孩子觉得好,两个人有感情,当然支持这段婚恋。不会不要紧,可以学嘛,谁一开始就会的。她正是按着这个观念,给于银环予以最大的包容。
栓宝教银环锄地银环的母亲,则对这段恋爱结合不太乐观,担心女儿吃苦,设法留在城里多好。城市户口多难得,你却要放弃。当时城乡不像现在流通这么顺,户口很严,调到城里很难。因此,她以得病为由让银环回城,后银环发觉,毅然返回朝阳沟。这中间银环有几次动摇,山村风景和真实干活是完全不同的,浪漫化被打碎,栓宝、村支部书记都开导过,令其重拾信心。银环娘担心女儿,决定来朝阳沟看看,两个娘就此见面,最经典的唱段:“亲家母您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出现了。农村人质朴热情,心肠好,恨不得肚子翻出来给你看,银环娘看到后,被栓宝一家人的,热情勤劳善良所感动,放了一百个心。
戏曲《朝阳沟》,很多段都是经典唱段,至今听起来仍不觉过时古旧之感,它早就超越了具体的年代,只要城乡还在,那么城乡之间的爱情就仍在,仍有冲突和调适。抛开了知识青年下乡历练的号召的特殊语境,把这部戏曲看做是城乡结合的爱情范本欣赏,也未尝不可。
经典唱段“亲家母您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