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9/8 10:05:00
年的春节,对于林辉(化名)来说,是灰暗的。2月1日,他被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患者。但是,他又是幸运的。确诊后,朝阳卫健系统各部门快速反应、精准对接,林辉得到了及时、恰当的诊断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林辉康复,医院的大门。“整个治疗经历让我切身体会到朝阳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我真心想对每一个参与救治我的医护工作者说一声,谢谢!”林辉说。前沿阵地发热门诊严阵以待2月份一直是感染科发热门诊最繁忙的季节,医院发热门诊大厅患者明显增多。2月1日上午10点左右,在家发热3天的林辉来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他刚一进发热门诊,就被预检分诊处的医护人员要求测量体温,测量结果37.1℃,处于低烧状态。医护人员立即安排他到发热门诊值班医生马凤丽处就诊。马医生针对患者有轻度咳嗽、咳痰的症状,进行了深入的问诊。问诊后发现患者7天前从南方回京,在外地时接触过的亲戚有高热现象。这样的情况引起了马医生的高度重视,她立即安排患者进行CT检测。患者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这不是一例普通的肺炎!”马凤丽立即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医院考虑患者虽然没有去过武汉,但症状明显,考虑存在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可能。随即将患者收入隔离病区,进行单间隔离收治。如此高效的诊疗过程得益于疫情早期医院就启动了应急预案,不仅及时为发热门诊增派了医护力量,紧急启用发热门诊隔离病区,保证了病人的隔离区域。还组建了由感染科、呼吸科、影像科、检验科专家组成的线上新冠肺炎诊断群,每一个疑似病例专家们会第一时间响应,仔细判断和甄别。林辉的病情经过医生甄别,一致认为:患者符合新冠疑似病例,需要立即按新冠疑似病例上报疫情网,并做核酸检测。当日下午2点,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咽拭子和血标本送检,进行核酸检测。晚上结果回报阳性,患者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一线侦察部队流调人员冲锋在前2月1日下午14:30,朝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组小组长李倩接到林辉疑似病例的报告后,立即电话核实情况。核实信息准确后,流调队员高彦杰和赵玉凤整理流调箱,查看流调信息表、防护物资、手消、医疗垃圾袋等物品齐全后,立即赶往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在进入发热门诊前,按照二级防护要求落实防护措施。“2月1日下午,我在隔离病房里心情一直很慌,听过这个病毒,可是没想过自己真的感染上了。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两名穿着防护服的疾控工作人员走了进来,我当时整个人也是懵的,不知道他们来干什么。”林辉回忆,那天下午,两位流调人员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安抚了他的情绪,并讲解了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让他明白了他们来的目的。“流调人员自始至终都语气和缓、耐心细致,先是从我身上出现不舒服症状开始问起。比如具体几号什么时间开始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医院就诊,发病后每天的行程和本人口罩佩戴情况,密切接触的人员口罩等防护情况……”这些情况的收集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步骤,疾控流调人员根据与病人的询问交谈、查询消费记录、订车订票记录等情况,帮助病人仔细回忆发病前后的生活工作轨迹。最终确认患者活动的场所,密接的人员,从而排查出更多的人,让他们得到保护和救治。生命“接棒人”急救转运争分夺秒确诊结果拿到的第一时间,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就接到区卫生健康委医政科任务指令,将患者林辉从医院转往朝阳区医院。接到指令后,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立即确认病人转运流程,调动负压抢救型救护车1辆,急救医生王冰和医疗救护员任海涛2人1车,立即执行转运任务。王冰电话联系医院进行患者信息再次核实后,医护二人立刻前往设备间,全副武装后登上负压型救护车出发。车行驶约15分钟到达医院发热门诊。见到患者后,王冰引导患者一同进入负压型急救车医疗舱,关好车门后出发。任海涛向指挥调度中心报告前往朝阳区医院,指挥调度医院做好接收准备。“从隔离病房出来我就上了救护车,内心真是特别紧张,转运的医生途中问了我个人信息,他看我有点紧张,安慰了我半天。”林辉说具体内容不记得了,但是急救医生的声音一直很镇定,这让他紧张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医院已是晚上10点多,看到患者平安交接到接诊医护人员身边,两位转运人员才松了一口气。他们开车赶往市中心洗消点位,进入人员和车辆的洗消流程。疫情期间,洗消过程比以往要复杂,直到凌晨一点左右,他们才完成消毒返回站点,不久又接到下一个转运任务……疫情“主战场”“白衣战士”温医院1月31日启用收治后的第一批确诊病人。臧杰和丁旭是这名患者的首诊医师,他们根据患者有明确密接史,咳嗽、轻度胸闷、胸CT双肺磨玻璃样阴影、咽拭子核酸阳性等症状和化验结果,经医疗专家组会诊诊断为NCP普通型。“医院的那一天,医院接诊患者的第3天,当时北京还是疫情初期,大部分患者都比较紧张,我也一样。”林辉说每天见到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都会不断的给他加油打气,纾解压力。他也渐渐的从一开始的害怕、紧张、崩溃情绪中慢慢地挣脱出来,积极配合治疗。林辉不知道的是,疫情初期,病毒治疗缺乏特效药物,即使是《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也随着对疾病的不断认识而不断更新。医院医护人员有将近一半为90后,这些年轻人也是第一次上战场,他们的内心也有止不住的紧张。但是这些“白衣战士”没有退缩,作为朝阳区第一批进驻医院的医务人员,他们全部都是主动请战来到这块新开辟出的战场。林辉的治疗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除了必要的床旁查房外,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通过电话查房与林辉进行交流,及时发现他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援助。“我的病情虽有反复,但在医疗救治团队的全力治疗下,住院一周后,咳嗽、胸闷等症状就基本消失了,这些症状的好转让我特别开心,感觉看到了曙光。”林辉现在回忆起那时心情,还是很激动。2月12日这一天,对于林辉和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天。他当时反复检测核酸3次阴性,胸CT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经医疗专家组会诊达到出院标准。这就意味着,他治愈了! 可以出院!2月12日下午,作为医院首批确诊治愈出院的患者,林辉在医护人员的注目下,医院。医护人员送上了鲜花和祝福,他眼眶泛红的看着这些给予他第二个生命的“白衣战士”,几次回身鞠躬表达谢意后,才慢慢离去。“我记得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们口罩下的面孔,这段日子对我来说就像是重生,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白衣天使’,他们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医者仁心。”林辉说道。根据国家关于出院患者随访复诊工作的要求,患者出院后第2周、第4周需要复诊。3月5日,林辉进行了复诊。“当天进行了多项检查,血常规、生化、胸部CT、核酸检测均正常,这结果让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如果有需要的话,我愿意捐献血浆。这是我的心里话,我希望用我的力量回馈社会。”林辉激动地和复诊的医生说道。“枢纽力量”优化系统密切配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在区卫健系统各方力量紧密配合,安排林辉紧急就诊的同一时间,还有一支队伍为了切断传染源,减少病毒扩散全力奔跑,他们就是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2月2日早上,社管中心数据组工作人员收到了朝阳疾控发来的林辉密接人员确认名单,名单不长,他的爱人杨莹(化名)是直接密接人员。数据组工作人员拿到名单第一时间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后,将名单信息录入朝阳区疫情排查防控系统,杨莹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在系统上“接单”,联系所属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准备入户进行健康检测。“我2月1日下午就接到了林辉打来的电话,他告知了我他的身体情况,并告诉我居家观察勿外出,等待后续工作人员联系。”杨莹说起2月1日的那个下午,依旧能清晰地记起当时的忐忑和害怕。她不仅担心爱人林辉的身体状况,也对自己的状况充满了恐惧。杨莹当天没有外出,并不断地拿起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整晚也没有休息好,万幸是一直没有出现发烧的症状。第二天一早,杨莹就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电话。杨莹说电话里的医护人员耐心地询问了她的身体状况,并提出她作为密接人员,需要去集中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我首先是觉得有医护人员给我打电话,我的健康是有人保障的,总比我自己在家吓自己好多了,可是让我离开家……我还是害怕的,没有安全感。”当穿着防护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出现在杨莹面前时,她紧张与不安的情绪已经达到了巅峰。疫情初期,面对未知的留观生活,杨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她手心一直在冒汗,不愿意离开家。医护人员非常镇定,首先对杨莹进行了身体检查,测量体温无异常后,坐在沙发上一直跟她聊天,一边解释医学观察的必要性,一边安抚她的情绪并告知了她爱人现在的情况。“最打动我的一句话就是医护人员告诉我,别怕,去观察点不是让你自生自灭,而是有更多专业的医护人员照顾你,你要相信我们!”杨莹说听到这句话时,她抬头看到了医护人员的汗水顺着护目镜往下流,但是有医护人员没有顾上擦,一直在安慰她,这让她心里积聚起了满满的安全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见杨莹同意了,立刻嘱咐她收拾行李,随后将情况通过朝阳区疫情排查防控系统上报给社管中心,中心信息组工作人员通过系统,一边联系急救出车准备转运,一边将资料及时发送到集中观察点,让对方做好接收准备。这看似简单的转运工作背后,凝结着社管中心全体工作者不懈地努力。为了能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集中观察点三方的转运工作有力衔接,社管中心作为枢纽,在做好不断沟通协调工作的同时,开发了朝阳区疫情排查防控系统。系统操作简单,三方的工作人员都在系统内,申请、审核、转运、发车、接收每个环节不间断、可追溯、可留痕。系统下高效快捷的闭环操作,不仅提高了密切接触者转运效率,也节省了人力物力,为战“疫”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暖心港湾留观人员生活安心2月2日下午,杨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被急救车转运到集中观察点,开始了为期14天的集中观察生活。这里的生活,没有杨莹想象中的难熬,反而处处让她觉得温暖。她到达的当天,观察点前台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就首先收取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提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密接人员集中观察转送申请表”及“病史询问表”,仔细了解了留观人员的身体状况。登记办理入住后,杨莹拿到了房卡、体温计及《朝阳区集中医学观察点须知》“留观人员入住注意事项”“关于疫情防控科普问题解答”等资料,并建立个人“健康监测卡”。“正规、有序、科学是我对集中观察点的第一印象。我入住的房间干净整洁,三餐由服务保障人员送至房间门口。他们还特意询问了我的口味,表示如果是少数民族或糖尿病人等,还可以调整餐品、餐量。”杨莹在这样的环境中,悬着的心慢慢落地。住在这里的14天,集中观察点工作人员对杨莹开展了健康监测,每日2次电话询问体温及有无呼吸道症状。“安全感和暖心是我在观察点的最大感受,在这里,驻点医护人员每日会打电话问询我的健康状况。中间有一段时间,我内心又开始焦虑,一直失眠,观察点的驻点心理治疗师一直跟我电话联系,帮我进行心理疏导,有效缓解了我的负面情绪。”杨莹说道。此外,观察点还实行个性化服务,提供书籍借阅、外卖快递代收等服务。“我居然可以在这里收快递了,这让我非常惊喜。”杨莹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在观察期第13天采集咽拭子标本送检,检测结果呈阴性,随后解除观察。在观察点的日子,杨莹透过房间的玻璃,总能看到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这些身影里,有驻点中医结合在观人员需求提供中医配药服务、代茶饮等;有医护人员收集在观人员健康信息,随时进行健康监测;有疾控中心驻点工作人员对集中观察区域、生活区域、就餐区域开展定期消毒;有卫生监督所监督员对接收转运、个人防护、生活饮用水、集中空调等方面每日进行监督巡检……再提起观察点的日子,想起那些点点滴滴的事例,杨莹依旧充满感激,她说是这些穿着防护服的保障人员,带给了她希望,让她能平安的回家。文字丨刘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