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于地下的稠油,并不是抽油机一抽就能抽出来的。它们像蜂蜜一般,附着在油管和抽油杆上,要用刀子刮才能剥离。这样的稠油是怎样抽出来的呢?带着疑问,记者来到采油十厂一探究竟。
“即使在30摄氏度的地层环境中,原油仍顽固地滞留在地层孔隙中,给开采增加了很大难度。”采油十厂稠油开发项目经理部副经理王铁军告诉记者。
采油十厂对第八作业区长81-1区块地下稠油油藏进行开采,稠油油藏常规水驱开发效果差,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为实现稠油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以蒸汽热采为主的开采方式问世了。
王铁军介绍,采油十厂的稠油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技术人员来说,“稠油开发技术新、业务新、领域新”,而且长81-1稠油区块原油物性差、储层发育厚度薄、渗透率低,存在原油粘度高、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的“三高”特点,平均单井油层厚度4.5米,渗透率仅67豪达西,已经低于目前常规稠油开发技术界限。因此,如何经济高效地开发稠油、实现稠油储量快速动用、探索适合自身稠油油田的开采技术,成为压在技术人员肩上的一副重担。
稠油开采的难点是“驱油”。
目前投入开发的长81-1试验区位于构造边部,就是大家眼里的“边角料”,要想在边角旮旯发现“金土地”,“骨头里榨油”,可是非常有讲究的。技术人员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努力搞清储层发育状况及油气水分布特征,制定了稠油蒸汽吞吐热采开发的技术策略,特别是针对渗透率低的问题,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通过采取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蒸汽热采压力场及温度场变化,配套优化了适合自身的蒸汽吞吐施工参数,量化了不同蒸汽吞吐周期注入时机及注汽量,确定了合理的经济技术开发界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稠油产量最大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稠油开采的经济性,稠油项目部的技术人员正千方百计地在“化学降黏”上做好效益“文章”。蒸汽吞吐开发技术在实施一定时间后,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地层温度会逐渐下降,原油粘度会逐渐上升,在机采举升的过程中会出现稠油卡泵或漏失等问题,“地下矛盾转化成了地面矛盾”。王铁军介绍,要在井筒举升工艺上想办法,通过不断研究摸索,化学降黏技术破解了稠油之“愁”。在日常管理中,动态监测抽油机电流载荷变化,通过向井筒内周期性添加化学降粘剂,降低了稠油的黏度,提高了稠油流动速度,把井筒内“羊肠小道”变成了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从而把稠油更快、更好地“送至”地面,明显提升了稠油的举升效率。
环环相扣的“组合拳”有效改善了采油十厂稠油的“惰性”,让不同“性格”的稠油都欢快地流动起来。这个厂完成了试验区8口井第一周期稠油热采开发试验,水平井日产油达到8吨,直井日产油达到2.2吨,稠油区块已累计产油吨,打开了稠油开发新局面,为这个厂原油稳产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