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大庙镇
这个位于朝阳市的小城镇隐匿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中,不发达也不闻名,但是这个小镇却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人文历史。
大庙镇的名字来源于它有着大大小小的庙宇,这里的人们大多信仰佛教,所以这里的宗教文化传承十分古老悠久。
老旧的瓦片堆积在杂草旁边,上面的花纹清晰可见。
位于大庙镇的一个小村落被人们称之为‘范杖子村’这里的人们在村子修建宗庙和山庙,山庙背靠险峻的高山,宛如巨人手里的彩珠。
这是小编远距离拍摄,真实的山非常高,这座小小的寺庙就背靠这座大山
宗庙远距离拍摄
近距离正门
庙内,由于平时不开放只能拍摄到一部分
这个村子每次年后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村民自发穿戴庙会服装,一手拿扇一手执娟,汇成一条长长的东北秧歌队伍,在夜晚的吉时,配合着鼓点。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沙哑着念着神秘的祝词,带着秧歌队伍和‘撒灯’的人走遍村里每一寸生养他们的土地,秧歌队伍经过的地方人们会燃放炮竹烟花,银花炸裂在黑色的夜空。最后人们汇聚在这里举行庆祝活动。
这个小小的村镇道路两边种着高高的柳树,柳通留,有着挽留的意思,这个村子也有长接短送的习俗,因为村子青年壮力大多出去打工,留守的亲人都会实行‘长接短送’的传统,亲人出远门,要煮饺子短短的送,而迎接归人回来就要煮上一碗热乎乎的面条长接。
这个习俗是因为早先这里的人为了生计,男人都会外出打工,很多都是多年以后才回乡,母亲或者妻子每次送他们离开就意味着要多年的分别,而一别之后又不知道能否顺利归乡。
离别总是伤感又不舍的。所以每次出门要煮上家人亲手包的饺子吃上一碗浓浓的乡愁,短短的送到门口就赶紧分别,免得双方都伤情。
而归乡是一件大喜的事情,哪怕没有衣锦还乡,只要听到你将要归来的消息,盼望了很久的家人就赶紧在赶集的日子,拿出些许钱来,到集市里去买水果、买糖、买菜、买鱼买肉。集市是一个大大广场,用水泥砌成几条长平台,在上面铺一层塑料或者布,贩卖自己的货物。
人们正在买卖香料和食材
秋叶从小院子外的树枝上打着旋儿的被风吹进古砖古瓦的院内,院里堆着些玉米,墙上挂着辣椒和蘑菇干,这是农村小屋常有的模样了。
袅袅的人间烟火从烟囱里冒出来,带着一股木香和饭菜的香味,像是一道白色的丝带,从一家弥漫到邻里林外。
那股子香味,别人一闻就知道这家人做的什么饭,闻着闻着肚子都跟着咕咕叫起来!
妇女洗着从集市刚买回的食材,用柴火点燃炉灶,大锅大烩,满满一大锅肥瘦相间的红烧肉裹着浓浓的酱红色汤汁,配上一碗米饭那简直能赛过烤肉火锅,让人把舌头都给吞下去,还有油炸小鱼儿,把买来的新鲜*花鱼处理干净,裹上做好的面糊,放在油锅里那么一炸!
新鲜出炉的香炸*花鱼儿上面的面糊已经是又香又脆,就连不爱吃鱼的人都想偷吃点上面的炸鱼面。
最后,只要是亲人回来一定不会少的,就是‘长接短送’的面条了。把新鲜的牛肉,切成大块大块的肉块放在锅里焯过一遍,在拿出弄好的面块在面板上用擀面杖一次次擀平,抹上油卷成卷,切成片,在一扯就成了面条。
屋里的人做着饭,院里门口拴着看门儿的狗子,几只鸡快速的啄着苞米粒。
终于外归的游子回来了,门口的狗子高兴的咧嘴汪汪吠叫,上蹿下跳的。
人回来啦,一道道热乎乎刚出锅芳香四溢的菜也端上炕桌。
还有那一碗这个村落‘长接短送’的面条,大块大块的牛肉,青翠爽口的小油菜,用筷子挑起爽口弹牙的面条,爽快的‘呼噜’进嘴里,再喝上一口热乎乎还有些烫口的面汤......
在外上班上学的游子,因为忙因为不会做饭而吃过多少次一桶桶牛肉味的泡面。
这一碗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母亲做的牛肉面,带着游子和母亲的思念,好似浓浓的乡愁,从这个云深不知归处连着母亲,牵着游子,走到一起找到归乡的路,化成一碗团圆的面,带走了这个小小村镇的冷秋,温暖了灯火阑珊处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