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地方债解决机制刻不容缓
【作者】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消化巨额存量债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期,财*部表示,经国务院批准,财*部已下达地方存量债务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府债券,匡算地方*府一年可减利息负担400~500亿元。不过,债务置换仅仅部分解决流动性错配问题,创新地方债务解决机制刻不容缓。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去杠杆”。事实上,对于几乎所有的国家而言,“去杠杆化”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金融危机以来,面对着居高不下的债务重负,发达国家不得不启动“去杠杆化”,但除了美国和德国之外,大部分国家都没有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出现了“越降杠杆越高”的局面。 从当前形势看,中国不存在整体偿债风险,但存在流动性风险,也就是*府收入与债务还本付息之间的结构以及期限的不匹配,债务过多地向低效率投资倾斜,且过多地挤占有限的资源、资金,导致挤出效应迅速扩大,也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商业回报。考虑到今明两年偿债压力大,以目前的存量余额计,两年到期需偿还金额分别达到6.6万亿、5.2万亿,尽管2013年土地出让金已超过4万亿,但只占到地方*府可支配收入的1/5,远不够支付利息,势必给整体流动性和信用体系带来挑战。 财*部下达地方存量债务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府债券,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只是改变了*府融资成本中的风险溢价,因此,需要再造债务化解方式,以创新债务融资模式化解地方偿付压力,方能使债务重构成功获得制度保障。 第一,积极探索尝试多种直接融资方式。比如,推进市*公用事业产业化,将城市公用事业所有权、经营权和养护管理进行有效剥离,吸引各种社会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和经营;推行项目融资,对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桥梁、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可采取PPP(公共私营合作制)、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或设立城建银行。 第二,建立基础设施产权市场,完善地方*府投资项目的进出/退出机制,以便地方退出部分国有股权,盘活地方*府融资平台资产,市*建设项目资产证券化进入地方预算,使地方债务阳光透明。 第三,对纯公共性项目、准公共性项目和市场性项目分别核算,分门别类地提出债务偿还途径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或由城投债向市*债转换。针对城投债存在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回报与投融资之间期限错配问题,在地方债务总额进行控制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统一专项管理、分类处置、新老划断、区域试点、增量疏导、存量转化”的模式逐步由城投债向市*债过渡,并逐步建立*府信用评级和预警制度;或建立资产管理公司解决不良资产的“出口”问题。通过债转股、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资产置换、破产清算,化解存量不良资产;或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建议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主体收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永久归集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偿债基金,通过预算拨款、预算外资金结余调剂、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渠道,保持偿债准备金来源稳定,防止资金链出现断裂。 第四,尝试发行永续国债。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增加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国债持有比例。我国国债负担率为2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上60%的警戒线,国债发行的空间充裕。由于公共投资主要依靠财*性资金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由于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为弥补资金缺口,地方*府不惜对外举债、背负利息。可以尝试发行永续债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等长期投融资,也可以增加居民融资渠道。 此外,盘活存量实施国库基金单一账户管理。近年来,国库留底资金的规模在3万亿左右,包括年度预算结转结余资金,央行国库中的留底资金,还有设立在商业银行中财*专户的结余资金。统计数据显示,18个省本级*府设立的财*专户多达480个左右,存款余额相当于其国库存款的44%,如何让这些沉淀的财*资金被有效利用是提高财**策效率的关键问题。建议财*部与央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长期、规范、有效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成立统一国库基金管理账户,并通过市场运作获取投资收益,盘活财*存量资金,大幅提升*府资产端效率。相关阅读:
市场为何青睐瑞士负利率国债?相关性强势回归?未来*金有望与美国国债同涨(图)德国库亨面包---实实在在的好料,确确实实的好吃!(反腐追回的钱去哪了? 纪委书记:基本上缴国库7天及隔夜利率均上涨 国库定存难改资金紧势(图)央行:6个省市启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