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1/20 17:02:00
大河网记者莫韶华“他的戏里有你有我,还有他自己,因为他的戏接地气儿、有人气儿。纪念他的最好办法就是唱着他的戏念着他……”9月19日,从河南走出的央视主持人张泽群在主持《纪念杨兰春诞辰周年演唱会》时充满感情地说。戏曲圈泰斗级人物杨兰春的成功不仅在于大量的优秀文艺创作,还在于“他之于三团、三团之于他”脐带相连的关系。杨兰春为什么被称为“三团之父”?回到年。刚成立的河南省歌剧团“在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发展新歌剧”。后来,该团宗旨调整为“以传统的戏曲形式歌颂新时代,赞美新生活”,因而创造豫剧现代戏就成了这群“新文艺工作者”经过一段时间探索之后自觉意识到的文化使命。年,杨兰春自中央戏剧学院学成归来后,为歌剧团引入了“斯坦尼”演剧体系,从此也奠定了该团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创作传统和演剧风格。至年河南省歌剧团更名为河南豫剧院三团,杨兰春一直在该团工作,创作并导演了一批现代戏剧目。杨兰春的创作实践和精神遗产一直影响着三团的剧目演出风格,剧目也深深打上了杨兰春的烙印。经过多年的历史传承,杨兰春的精神遗产在三团生根发芽并延续至今,在新时期逐渐演变为“三团精神”。而正是在“三团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才有了豫剧“三团现象”的诞生。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姚金成回忆,20世纪50年代现代戏曾被称为“时装戏”,观众很不习惯,上座也不乐观。但到60年代随着《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等豫剧现代戏的走红,河南豫剧院三团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名团,现代戏也成为年轻人都会哼唱的“流行歌曲”。广播电台上的豫剧三团名家演唱会,几乎像后来的央视春晚一样,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这个巨大的历史跨越,就是在一代人的实践中完成的。杨兰春为三团探明了道路,确定了风格,树立了品牌。开挂了!三团唱火了“政治戏”!从《朝阳沟》到《重渡沟》,从杨兰春的精神遗产,到三团精神、三团现象,再到公仆三部曲,三团因为经常承接政治演出的任务,因此也被称为“红旗团”。河南豫剧院党组书记汪荃珍曾是杨兰春的爱徒,三团也是她的“娘家团”,她评价三团之所以独树一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艺术创作上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流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提起新时期以来的豫剧三团说,“继承和弘扬前辈杨兰春的精神遗产,数十年间,连续创演了《红果红了》《儿大不由爹》《倔公公犟媳妇》《蚂蜂庄的姑爷》《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风雨故园》《全家福》等十数部现代戏上乘之作,涌现出汪荃珍、贾文龙等一批优秀豫剧表演艺术家,而杰出的剧作家姚金成、导演张平、豫剧音乐家等的加盟,为三团品牌的做大做强,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团现象”的内涵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是全国戏剧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