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北京市朝阳区东湖街道望馨花园小区入口处设立的多语种疫情防控通知。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记者骆国骏王君璐)当前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形势严峻。北京市民热线积极回应涉外疫情诉求,成为防控首都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重要力量。
“学校成立36名老师组成的外语服务团队,上岗前对北京市防疫政策进行系统学习,并制定规范性表达文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顾晓园介绍,外籍人士拨打电话咨询,来电将转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进行三方通话,教师们在线翻译,为外籍人士答疑解惑。
涉外防疫服务专线3月8日正式开通,提供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等8种语言服务。
据统计,2月20日12时至3月20日12时,北京市热线共接听境外进京人员疫情防控相关来电3万余件,主要涉及境外进京人员机场接转、检测、居家或集中观察等疫情防控方面问题。
“一名外籍人士返京隔离期满后,要去上海出差,他来电咨询出差返京后是否需要重新隔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马辉介绍,每次政策调整后都是来电的高峰期。“我们随时更新政策信息,耐心解答。”
疫情期间,一线防疫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语言障碍,无法与外籍人士直接沟通时,可拨打热线,由话务员转接志愿者团队,提供在线翻译。
“您好,请问有葡萄牙语翻译吗?”3月19日上午,北京热线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名葡萄牙籍人士隔离期间出现发热症状,由于没有翻译无法沟通,昌平区疾控中心来电求助。
“我们围绕热线提供的常用8种外语服务,组织了余人的志愿者团队。由于葡萄牙语不在常规服务范围,我们紧急寻找合适人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志愿者负责人李鹏飞接到电话后,马上展开联系。
此时,北京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专业大四学生季朝阳正在江苏无锡老家准备吃午饭,接到学校电话,没有丝毫犹豫,放下碗筷开始准备。“能够为抗疫做点事,非常荣幸。”
随后,季朝阳与昌平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明确任务目标后,拨通了这位葡萄牙籍人士的电话。
“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咳嗽的?发热呢?近期有没有国际旅行史?”季朝阳耐心地一一问询,不知不觉间,电话打了一个多小时。
随后,按照昌平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要求,季朝阳再次拨打电话,对若干细节进行补充核实。“疫情面前马虎不得,只能跟对方说声对不起,请她配合再仔细地过一遍。”季朝阳说。
第二天,这位葡萄牙籍人士专程给季朝阳打来“核酸检测为阴性,非常感谢。”
“面对疫情,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成为百姓的贴心人、外籍人士和基层防疫人员的好帮手,为我们基层战‘疫’贡献力量。”朝阳区东湖街道工委书记倪东新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