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赵丹/文受访者供图
全国气温地图上一片耀眼的红,四川,很显眼。
愈发汹涌的热浪,正在颠覆川渝人熟知的日常:成都市区一家茶馆的空调关了,招牌灯一片昏暗;崇州一大型工厂里的发电机日夜轰鸣,撑起工人们的家与梦想;简阳下面一小镇青年担忧75岁的奶奶得了热射病;“00后”摩托大军出现在重庆山火现场,一遍遍帮忙运送物资……
这个夏天的川渝老百姓们,正接受着罕见高温带来的限电、热射病、干旱等考验。他们期待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哪怕是一场人为制造的雨。
《中国新闻周刊》8月25日一篇发文中称,“气候学家们指出地球气候环境正在显著演变,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是人类未来几十年的一大挑战。”
高温是气象灾害,它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深远得多。所以,我们聚焦川渝高温,实际上也是思索所有城市或将面临的问题。
01
高温
8月24日,四川成都。天气预报最高气温35度。
下午3点,河南籍出租车司机胡师傅窝在成都东站西广场等活,“外面体感温度得有40多度”。天太热,他一分钟也不想下车,车内空调开得足足的,几扇窗户关得严丝合缝。瓶装、壶装纯净水就在手边,但是怕找洗手间,只能多次、少量饮用。
等待间隙,胡师傅用手机录制视频记录周边实况:从地下通道扶梯涌出的大量乘客突然感受到地面高温,几乎无一人抬头,大家用遮阳伞、手掌甚至硬纸板遮挡阳光,让眼睛适应燥热;广场上准备进站的乘客步履匆匆,大人孩子无不清凉装扮,有的人即使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也不忘打着遮阳伞。一些乘客一路小跑冲进地下通道。
8月24日,成都东站。乘客出地下通道8月24日,成都东站西广场老家河南信阳的胡师傅在成都跑车多年。在他的印象里,这是他在成都度过的第一个最热的夏天,很期待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真的太热了!就盼着下雨,这段时间预报下雨,但是感觉不到,这边滴几滴雨,那边出太阳。”
下午5点,29岁的李洁从成都市区一家写字楼里走出,准备回到自己的小家。一股闷热袭来,她加快前往地铁站的步伐。李洁专门请了一个小时的假,因为约好的修理工将在傍晚6点上门,她打算趁天色尚早以便更换玻璃。因为近期成都持续高温,她家里厨房一面朝阳的玻璃出现了“爆纹”需要更换。一开始李洁以为玻璃年久失修造成了损坏,一上网刷新闻她呆住了,反映玻璃因高温爆裂的网友大有人在。
爱上网的李洁称,她近期还频频刷到四川因高温上热搜,“四川乐山大佛真身全部显露,脚部清晰可见”“重庆洪崖洞下,人们步行到嘉陵江的中央”“志愿者支援重庆山火”“上班族因限电购买冰块放办公室”……诸如此类的报道令她应接不暇。
乐山大佛因高温上了热搜。图据乐山大佛管委会官博
在四川上学的学生小刘,目前人在老家没有返校,也提前感受到了四川高温的影响。
受高温天气影响,四川多所高校调整秋季开学时间。早在几天前,小刘就接到了学校的通知:在校生从8月29日开始在家上网课,返校报到时间顺延一周,推迟到9月3日、4日。新生从9月3日开始进行网上入学教育,报到时间推迟到9月6日。
小刘看到通知还专门提醒要做好防暑降温和网课保障工作,学校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