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朝阳人类历史的序幕
TUhjnbcbe - 2020/9/27 17:32:00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

鸽子洞遗址

在喀左县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地活动,这就是鸽子洞人。鸽子洞遗址就是鸽子洞人曾经居住生活的地方。遗址位于喀左县水泉乡瓦房村大凌河西岸汤山峭壁上,是经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天然石洞。因发现时洞中有鸽子栖息,故俗称“鸽子洞”,这未免有些喧宾夺主,其实人类才是这里最早的主人。

鸽子洞远景

年和年对鸽子洞曾进行了两次发掘。考古工作者把这个洞分为上、中、下、三洞、下洞又分为A洞和B洞,A洞是鸽子洞人居住的遗址。

鸽子洞居高临水,洞口高敞向阳,洞深15米之多,洞口宽1.8米,洞里最高处可达18米,里面有20多平方米的内室,非常适合鸽子洞人居住。

A洞外眺

时光倒流,让我们根据考古发掘成果,重新想象一下几万年前大凌河畔原始人的生活。

旭日初生、普照大地,远处低矮的山坡上覆盖着大面积的森林和葱绿的草原,成群的披毛犀、鬣狗、沙狐、羚羊等数十种动物出没在这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对于原始人来说,这里既可以栖身,又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

当时的社会处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国家、法律、道德、婚姻、家庭还不知为何物,他们所知道的是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抵御野兽的侵袭,获得生存。社会分工极为简单,男子主要从事渔猎生产,而女性主要从事采集、抚养孩子。白天他们出没在森林草地之中,追捕野兽,采集野果;晚上回到洞内,燃起熊熊篝火,围坐在一起烤食猎获的野物,氏族成员一起共同劳动,但是这种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浪漫,而是非常艰苦的,疾病的折磨、野兽的危害,时刻都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原始人使用的工具只有经过简单加工的石器和木棒,只能猎取一些小动物和生性温顺的羚羊,食物来源无法保障。

洞内烤食猎物

狩猎场景

鸽子洞内文化层堆积厚约1—5米,出土余件打制石器、6目15科22属种的哺乳动物化石。

刮削器

砍砸器

尖状器

雕刻器

洞内厚达约1米的灰烬层里面还夹杂大量动物烧骨(烧骨中以羚羊化石最多,所以鸽子洞人也被称为“猎羊人”),这说明远古祖先鸽子洞人早已学会用火、保留火种,而且可能掌握了取火技术。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曾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火的使用是否源于燧人氏根本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火的使用给原始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更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食物都是生吃。人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中,逐渐了解到火附近比较暖和,被烧死的野兽可以充饥。于是,他们便试着取回火种,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用火作为战胜严寒防止野侵袭的武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摩擦生火的现象。例如,打击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刮木、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在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从利用自然过渡到人工取火。

火的使用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火作为生产力,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根据鸽子洞内出土的耐寒的岩羊、披毛犀等动物化石判断,当时辽西地区的气候是比较寒冷的。鸽子洞内熊熊燃烧的篝火,则可以保证鸽子洞人顺利度过寒冬,并使那些凶猛的野兽望而却步,使他们得以生存下来。

鸽子洞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头骨碎片、颞骨残块、小孩完整牙齿各一件,这3件人类化石是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吕遵谔先生在观察鸽子洞所出土的动物碎骨化石时发现的。从骨骼形态分析,鸽子洞人属于早期智人阶段,距今7——5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

人骨化石

鸽子洞遗址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类型,也是迄今辽西大凌河流域发现最早的一处古人类居住址,因此,我们可以骄傲的说,辽西的第一缕炊烟,就是从我们喀左冉冉升起的。这个遗址已被联合国科学文化组织列为科学第四号,年被辽宁省人民*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朝阳人类历史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