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现场朝阳的古村落,你知道吗
TUhjnbcbe - 2020/11/27 18:09:00


  年前,朝阳最冷的一天,我和朋友带着一肚子的探秘情结,扎进了中华优秀传统古村落之一的朝阳县柳城镇西大杖子村石灰窑沟组,当地人称“石灰窑沟”。
  石灰窑沟因为完整地保留了民国以前的建筑风格和村落布局而入选年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此批名录中,辽宁省有八个村入选,而朝阳占据了三个名额。老工艺助老宅子屹立不倒
  为什么叫石灰窑沟?在一户老宅院的“面墙”前,前任村支书邢殿文给我们讲述了其来历,“以前,当地的山上产石灰石,村民盖房时,就上山捡石头砌墙,坚硬的当砖用,灰质山石经过人工粉碎,河流细筛,土窑烧制,成了砌墙的主要粘合建材,久而久之,当地的原料和手艺传开了,后来人们就干脆管这个地方叫石灰窑沟。这条筒子沟纵深5公里,西起南大营,东至南双庙,是如今柳城镇的南边界。”
  说起该村的建筑特色,当地人眉飞色舞,“那会儿那手艺!如今这人是整不出来啦!”
  先说选料,这选石的功夫就真是一绝,比如谁家想要盖五间房,尺寸确定,需要多少块石头,师傅就了然于心了。村民套上毛驴,进山一趟一趟地捡完往回驮,驮到院子里按照石头的形状、立面排号顺序。通常,放在“面墙”的石头要求都比较高,必须顶面和外面要平,挑出合要求的摆在相应位置上。再一处用石要求比较高的就是角石,棱直、面光、高度均匀,这是必须要符合的三点要求,角线既是房子外观的亮点,又是盖房的基线,匠人们含糊不得。所以,在石灰窑沟,你所看到的每一户老房子,其角石都是那么精致,那么精准。”
  再说抹灰。为了让每一层石头保持水平,灰的厚度可有说道,薄了出坑,厚了拱包,所以既得照顾下边一层的表面,又得考虑抹灰的走向,使外观看上去得保持一致。石头块大形状不规整,就得拿灰找,砌好之后的标准是每块石头都像被石灰围巾包裹着的小脸儿,且像同一个模子抠出来的似的,尺寸、外形都那么整齐划一。
  第三说说房笆。按说用秫秸铺顶,上面铺层灰泥,是既保温又防漏,而在石灰窑沟,秫秸的使用又多了一项功能——美观,你看每栋房子的房笆,秫秸都是两种造型,上层是正常铺,下层则是把秫秸用刀削出鸭嘴头儿,尖儿朝外铺着,看起来特别有立体感,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片浮雕,再仔细打量,每根秫秸的“鸭嘴”都削在了节骨上,一来能形成头大身细的凸起感,再者也有利于层层秫秸的稳固。
  石灰窑沟的老宅子在层层工序的经营下,就像一位位直立的老者,默默聆听着村里人的故事,守望着老村的幸福……23口人的古村落
  目前,石灰窑沟只有23口人!这23口人分布在11个院子中,就这十几户人家,成了这个小村落的主体,他们中最年轻的53岁,最年长的94岁,各个身体硬朗,人人精神矍铄。
  听邢殿文讲,因为这山沟里水土好,百十年来,村里一个得脑血栓的都没有。如今,94岁的刘永春奶奶每天都坚持早起劳作,上午有太阳的时候,她便在院子当中铺上一个小垫儿,拿着锤子凿羊骨头喂鸡,“咕咕咕咕,咕咕咕咕……”一边凿着还一边跟这些溜达鸡唠会儿嗑。喂完了它们就到鸡窝去捡鸡蛋,腿脚甚是麻利,一点儿也看不出是这个岁数的人。
  村里人的后代因为进城打工,大多在城里定居,留下的都是老人,因此这里的生活多了几分闲适,多了几分安详,节奏不快,内容也很简约。农忙的时候各家就侍弄土地,闲时串串门唠唠家常。在村里,猫、狗、鸡、驴是家家户户的标配,猫抓耗子、狗看门、鸡下蛋,各司其职;驴则是村里主要交通工具,赶集时候、拉磨时候、种地时候,都是好劳动力。村民们对待这些动物就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因为它们也是伴儿。
  这里的人淳朴至极,因为进沟道路曲折,村民难得看到外人。热情、腼腆,进得家门,山上的酸梨,晾干的大枣,炒好的毛嗑,统统拿出来招待客人。赶上饭时,还会留在家里吃口农家饭。蒸出一大盆小米干饭,切上一盘子葱花,备上一碗荤油,这叫油拌饭,再配上自己家磨的大豆腐,撒上点咸盐,搁上几段大葱,地道农家饭,让人停不住嘴。男主人喝上二两小酒儿,便会用筷子和碗敲出节拍,高兴地在桌上唱起老辈小曲儿。村里人天天乐,乐山、乐水、乐生活。
  返程的时候,看到几位老人围在大碾盘周围,拿着工具忙活着。村里曾经有好几个古老的石碾子,村里人讲,活了多岁的老人也说不清这石碾子是啥时开始有的。七十多岁的老哥几个正势巴着把碾子支上,“村里家家户户都上这磨面,自己家毛驴磨出来的面就是比集上买的好吃”。这个老碾子不但转动着全村23口人的口粮,也转动着小村周而复始的年轮……

长按此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场朝阳的古村落,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