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朝阳水电站的日子里》
文/石永乾
一九七一年,长武县为了改变城乡没“电”的面貌,成立了“长武县朝阳水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由白炳伟任总指挥,开始了修建水电站的艰苦历程。指挥部设置*工组、技术组、材料组、后勤组。全县十四个公社编为十四个民兵营,各由一名公社干部带队,营部设置营长、教导员、文书、材料保管员、食堂管理员,负责日常施工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
于是各公社积极响应,一个公社为一个民兵营,一个大队为一个民兵连,男女青壮年齐参战,热情都很高。在施工所在地的村子征用窑洞,解决住宿问题。床铺就是在窑洞的地上铺上麦草,在麦草上铺上自带的被褥就是床铺了。吃饭是食堂制,一个营一个灶,粮食是生产队交的,蔬菜是县上补贴经费购买的,每天三顿饭两晌活,生活用水由炊事员在沟底水渠里挑水。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的劳动热情都很高,就是一心想过上有“电”的日子。
一九七二年春,公社动员社员参加朝阳水电站建设,我抱着努力改变乡村没“电”面貌的热切心情,背着被褥走上了修建水电站的“前线”,到了“柳泉”施工段,与全大队人员一起住在农户的窑洞里。当地人十分热情,尽可能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我们参建人员也很注意当地风俗习惯,做好环境卫生不扰民,相处的都很融洽。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出工,中午饭由炊事员将饭菜送到工地里,吃过饭休息一会儿干活,下午日落回营吃完饭休息。那时没有什麽娱乐活动,就是吃饭——干活——睡觉,“三点一线”成为大家的习惯。
到工地久了就对水电站建设有了了解。引泾河水发电,在景家河一个叫“漩涡”的河段修筑拦河大坝,向下游20里,沿泾河南岸,开明渠,炸山洞,引水到与河床落差够高的地方“东咀村”修建发电机房。为了加快进度,所有地段全面同时开工,那可是千人大*、二十里战场。于是工地上红旗招展、广播声、打夯的号子声、开山破石的爆破声,组成了长武县史无前例的、声势浩大的、惊天动地的改变全县无电历史的“交响乐”。
我们枣园公社民兵营先后在“漩涡”、“柳泉”、“广仁四队”安营扎寨,担负修筑拦河大坝、破山开渠的施工任务。带队干部公社干部史建民,县派干部尚立道,认真筹划施工方案,每天出工前都要交底施工中注意事项,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在工地劳动一月后,我被营部领导安排到营部担任文书,营部由柳泉移至广仁四队,住上了有“炕”的待遇。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向工程指挥部和公社汇报工程进度情况、登记进度、计算工程量、统计人数、按月平衡工日、下达各大队应上人数和必须完成的工作量。这段时间的确是学习运用知识、增长社会实践的时期。
当时,施工设备十分简陋,全部靠人工作业。处理土方的工具:洋镐、镢头、铁锨、架子车;处理石方的工具:铁锤纲钎打眼,炸开石头。引水明渠的开挖,由指挥部技术员定位放线,从山顶开挖、放坡、留台、挖到渠顶位置整平,再测量放线挖出上口大底部小的水渠,然后抬来石头砌衬渠底渠边,水泥勾缝。遇到石头层,由两人合作,一人按纲钎,一人抡大锤,打出炮眼,放炮炸开石头,大家一起清理石渣。没有防护设备,都是徒手作业,大块石头都是挂上铁丝穿入木杠两人抬走。可见,这么大的土方量和石方量,硬是用双手一米一米掘进的,彰显了人民群众的吃苦精神和创造力。
明渠
运输车辆也很原始,县运输公司的四辆马车每天往工地运送物资,到下坡路段,驭手的吆喝声、响亮的刮木刹车尖叫声,山谷间的回荡声,为深沉的原野增添了生气。天天如此,不辞辛苦的保障着工地的需要。
指挥部的高音喇叭,每天早晨、中午、傍晚按时开播,亦起着作息时间的作用。早晨当《翻身道情》“太阳一出来嗨…嗨…满山红哎…哎嗨…哎嗨呀…”旋律响彻大地的时候,全体人员走出不同的窑洞,吃饭上工,开始了破山开石的劳作。中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旋律将人们带入午饭时节,歌曲播完接着播送工地的各营进度和好人好事,鼓舞大家的士气。傍晚《二人转》的旋律陪伴人们走在回营的路上。那个时候歌曲没有现在这么多,就是那么几首民歌、小调轮番地播放活跃着生活的气氛。
大家的伙食在当时那个年代算是不错的,早饭玉米糁子稀饭、一个四两杠子白馒头、青椒萝卜丝小菜;午饭红油豆腐菠菜汤、一个杠子大馒头;晚饭多以面条为主。这是定量的,每人一份不能多领,伙食管理员按名册画圈配发。有些饭量小的,就将吃不完的馒头攒起来晒干,过段时间带回家给孩子吃,可见当时农村缺粮少吃的现状多么宭迫。尽管如此,大家在工地上都是卯足了劲将施工向前推进着,为的就是早日“发电”。
施工安全是带队干部出工之前必讲的教程,对安全隐患要求大家做好防范。特别是对炸药雷管管控严格,都是在人员撤离工地后点炮炸石。同时严禁土方“放崩”,但在实际挖掘中,由于土硬难挖,就出现了将土层的底部掏空,在土层上部挖一个槽子橇塌,进度是快了却很危险,这是严格禁止的。农村人安全防范意识总是淡薄的,枣园公社就因溺水、土方滑坡,先后夺走了三个人的性命。全县有“十四人”在不同的工段、不同的环境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没看到电通到自己家里是什麽样子,却为通电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艰苦的岁月,积极向上的热血青年,总会迸发出“爱情”火花。一年秋天,驻地一名叫芳芳的姑娘爱上了参建住在她家老实憨厚的云宽,经常为其洗衣服,云宽也抽空给她家劈材打扫卫生,日久生情,便有了一段佳话。芳芳爱唱歌,在水渠洗衣服就会自编自唱山歌以抒发情感:
天蓝气爽艳阳天,
哥哥辛苦修电站,
我为哥哥洗衣衫,
洗呀洗,漂呀漂,
想起哥哥心里好喜欢。
难得和哥说句话,
憋在心里受熬煎,
只盼哥哥见一面,
相思苦,对谁诉,
不见哥哥心里好难安。
只想哥哥早回还,
我随哥哥到天边,
结成连理度生涯,
盼呀盼,等呀等,
哥哥你可带我回家转?
听着芳芳如痴如醉,如泣如诉的歌声云宽愣愣的站在那里,不知了进退。芳芳一抬头猛然看见云宽站在那里,羞涩的说:“哥哥好羞,偷听人家唱歌哩”。云宽才醒过神来,跑回了他住的窑洞。七十年代初,农村很封建,男女界限分得很清,即是两人有意也要通过家里说事,害怕别人说闲话,最终这段姻缘遭到了芳芳家人的反对未成,理由很现实就是要找个吃“商品粮”的。云宽记住了这首歌,当他给我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不免流露出伤感和无奈,流露出他负人之心的怯懦和自责。后来云宽在铜川煤矿当了工人,回家乡偶遇,还在说:对待爱情要真爱也要敢爱,要勇敢担负起爱的责任,才能不愧对所爱之心。
工程进度不断加快,开展劳动竞赛掀起大干热潮。各个营以大队民兵连为单位,有写挑战书的,有写应战书的,赶进度,保安全。男女不分彼此争先恐后,早上工晚下工,热火朝天地奋战在工地上。那时劳动竞赛没有任何奖励,也没有什麽报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甘落后。淳朴的民风,勤劳的人民,火热的红心。经过两年多时间苦战,一九七三年秋,全线引水渠贯通完工,进入机房设备安装阶段,大家撤离回家。嗣后经过电力工人的架杆、敷线,一九七四年夏,全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分次通上了电,从此长武县有电了,点煤油灯照明的日子结束了。
每当我回到家乡,看到家家户户安上了电灯、电视时,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修电站的艰苦岁月,想起了那些献出生命的人们,想起了全县人民用双手用汗水浇灌起来的朝阳水电站!四十七年过去了,仿佛如昨天一般,铭记心间。
作者简介:石永乾,长武县人。陕西三建集团福建公司经理、集团机关*委书记**办公室主任,退休后聘为陕西省住建厅专家,定居西安。热爱文学、多篇文章被国家级杂志收编。
大家都在看咥面——李培战咸阳——长武国道骑行记长武县卫生健康局关于招聘乡村医生的公告7月1日起,这类电动自行车上路将被罚款扣车!在长武青龙山体会童年般纯净的村野~投稿/合作(注明来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