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庐州e评频道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朱晓凯
(合肥在线特约评论员)
图为文博会展馆现场。记者宋炎骏摄
《诗经·大雅》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进入21世纪,知识、文化已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知识经济大潮的袭卷之下,文化产业悄然“浮出水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令人欣喜的是,合肥——这座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的历史名城,正在抢抓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迎着“朝阳”,奋力奔跑,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目前合肥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97万个,其中规模以上法人单位个,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42%。今年前三季度,合肥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2.6%,今年以来首现正增长,增速位列全省第三位;实现利润总额38.82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位列全省第二位。
在今年疫情、洪灾双重压力下,合肥文化产业仍然经营得红红火火,效益稳步上升,发展态势良好,可以说是风生水起、生机勃勃。那么,“朝阳”映照之下,合肥为何能跑得这样快?
无人机航拍的合柴。跑得快,是因为有优惠*策——近年来,合肥针对发展文化产业连续出台了多项*策,而且根据不同的项目,实行不同的*策,归口不同的部门。任何文化产业项目,只要能在合肥申报成功,企业就可以获得极为可观的资金补助和支持。今年4月,合肥又重磅出台了《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策》,将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板块纳入其中,资金总盘从年的1亿元提高到2亿元。合肥采取基金、金融产品、借转补和事后奖补等四种投入方式,对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给予支持;借助合肥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平台,推动本土文化企业“走出去”。优惠*策,让合肥文化产业发展有了坚强保障。在合肥工业设计城,设计公司员工正在设计研发文创产品。跑得快,是因为有优秀人才——作为全国“四大科技城”之一,合肥拥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多个,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所,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0余万。此外,目前合肥人口已突破万人,其中高校学生有70多万,另有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0多万。尤其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