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岛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题记:记者魏巍曾经在 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庚子秋月,江山如画,万里锦绣。橙*橘绿香沃土,碧血丹阳照中华。
10月23日,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 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这样总结:“伟大 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倾听着总书记全面精辟的总结和最具时代价值的系统论述,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不仅想起了七十年前成千上万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保家卫国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民 *人,也想起了我们村那五位曾经在 战场上的洒过热血不为人知的“ 老兵”。
五十年代,农村“合作社”时期的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孙家滩村,一个不过百十户人家的沿海小村庄,居然有五位*人参加过伟大的 。他们不仅是共和国的的骄傲,更是全村的荣光。我永远记着他们的名字。他们分别是徐振良、孙吉运、刘香和、丁瑞德和刘发章。
他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参加完 后,告别了曾经战斗过的亲爱的土地,从年开始先后回国,回到了农村。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从不显摆自己,面朝*土背朝天,无怨无悔地从事着农业劳动,一干就是一辈子,直到他们相继去世也没有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五人当中,好像只有孙吉运是本村人,其他几人分别来自外面不同的地方。特别的是,他们都是我们村的“准女婿”,每个人都娶了我们村最优秀的姑娘,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在我的记忆里,与他们五人中有过真正交往的只有三人,那就是刘发章、丁瑞德和徐振良。
我认识刘发章老人是在年初夏。那年,我高中毕业后回到了村上。当时,村干部把我安排在吃大锅饭时期的“专业队”干活。当时的“专业队”分为农林牧渔好几个门类,谁能在专业队干活也算是村上的一种照顾。我被安排在磨坊加工组,担任所谓的“会计”。当时,磨坊加工组共有五人,我最年轻,刘发章老人也是其中的一位,他们四人都快六十岁了。
刘发章老人,人送外号“大老刘”,样子有些清瘦,平时爱留小胡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不是很方便。但他干活很卖力,磨坊里的那些重活他总是抢在大家前头去干。他性格非常开朗,整天和乐呵呵的,时常还会哼上几句:雄赳赳,气昂昂,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他是磨坊组里的“大活宝”。
有时候,磨坊里加工的活计不多,闲暇时,我和他聊天,问他参加 时是哪个部队,参加过哪些战役,他只是笑着和我说,那时的战争很残酷,咱们 人不畏严寒,不怕饥饿,不怕牺牲,更不怕美国*子。战场上,只要冲锋号一响,不管前方多么危险,战士们就一个字——“上”。他那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不太会折弯的腿,就是在 作战隐蔽时被大雪冻伤的。他是在朝鲜战场入的*,他说能活着回来就是福气,如今共产*每月还给他几元钱的生活补助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照顾和安慰,他别无所求。后来,我离开了磨坊,直到他在年前后去世,我也没和他见过面,如今想起来实在太可惜……
了解 老兵丁瑞德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因为我和他女儿是同事,都是教师;和他的儿子下象棋成了好朋友,所以我经常去老人家里玩。老人腿脚也是不太灵便, 时受过伤。平日交流,老人不很健谈,我问及他过去的事情,他总是三言两语过后,就再也没词了,就坐在那里喝水,喝水,因为他不会抽烟。
记得有一天,我终于让他打开了话匣子:那是一个阴雨的夏天,这天正好是老人的生日。我也受邀前来给老人祝寿。酒席开始前,我坐在老人的炕头上,发现在他家的橱顶上,有一个用塑料袋裹着的像茶缸一样的东西。透过沾满灰尘的塑料袋,里面的红字隐约可见。我好奇地问:“丁大哥(按村里的辈分,我这样叫),橱顶上那是什么宝贝呀,怎么包得那么严实?”
他告诉我说:“那是我的茶缸, 的纪念品。”
我一听是 的纪念品,更急着让他打开,便急切地问:“您拿过来打开看一下,可以么?”
“可以”。他慢慢地站起身,拿过了那个沾满灰尘的塑料袋,打开一层又一层,一个搪瓷的茶缸展现在我的面前:这是一个不算太大的搪瓷茶缸,容积也就是到毫升。尽管茶缸被包了一层又一层,可那些被磕碰的地方已是锈迹斑斑。搪瓷茶缸的正面有几个醒目的红色隶书大字,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周围还有一些图案,是一圈用鸽子组成的圆环。他说,这是当时的首长发给我们的,那鸽子叫“和平鸽”,象征着和平。茶缸的另一面分成两行,写着“ ,保家卫国”,落款——“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
我问他为什么要如此珍惜这个茶缸,他说,人和人是有感情的,人和物也是有感情的。这茶缸见证着我的年轻,见证着我的过去,见证着咱们中国人的骨气,更见证着“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看到它,老人会想起那残酷的战争,想起那朝鲜战场上死去的战友和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他说把茶缸收起来珍藏着,就是把他的战友的真情存在心里,让来之不易的和平永存世间……
后来,我央求他讲起了 的那段难忘的经历:
他是年冬,响应毛主席“ ,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 的。渡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的时候,他才21岁。
在朝鲜战场上,他参加了若干次战役。其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他也参加了。他说战争激烈又残酷,到处是弹坑。那时 人饥饿寒冷,风霜雨雪,死伤无数,流血牺牲更是常有的事。说着,他卷起自己的裤腿,指着小腿上的窝窝,说子弹就从这里透过。如今,他的身上还有残存的弹片……用他的话说,什么罪都遭遇过了,好在,他活着回来了。是战友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他的生命……
此时此刻,他的手有些颤抖,老泪充满了眼眶。我从老人的茶缸里读懂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珍惜。后来,丁瑞德老人被送到了隐珠高家庄敬老院,年前后去世。他在敬老院走完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徐振良老人和他们有些特别。他是辽宁朝阳市八大家子人,是 让他走出穷山沟的。他说在 期间,利用空余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后来当上了连指导员。年回国时来到我村,娶了我村崔姓的姑娘。结婚后,又回到了部队。七十年代初他从临沂转业回来,回到我村落户,成了我村的特殊“农民”。
徐振良老人,是我们村的“能人”,也是我村的“明白人”,村子上有事,村干部都愿意找他商量,他也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村上人都很敬佩他。七十年代中期,他被公社领导安排到隐珠铁木厂担任负责人,为老隐珠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八十年代末,他退居二线,但这时候的徐振良老人似乎比以前更忙了。他和隐珠广城村的离休*人张之道一起在隐珠乡*委的精心筹备下成立了“隐珠乡关心下一代协会”,徐振良老人担任会长。他不顾年老体迈,充分发挥余热,以“谢*恩,感*情,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为主线和宗旨,深入到隐珠各个中小学,讲述红*故事,抗日战争故事和他亲身经历的 ,对当代小学生进行现实必要的革命传统教育。一场场精彩的报告演讲,震撼着每一个孩童,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入了迷,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同时,孩子们也把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播种在心里。在场的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十年前,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徐振良老人走了,它像一颗平凡的星星陨落了。胶南市的有关领导亲自为他送来了花圈,村上的人们也排着长长的队伍为徐振良老人送行……
村上的五位“ 老兵”,愿您们长眠安息。历史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你们的名字。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全村人不会忘记你们。你们是祖国千千万万个“ 老兵”的代表,伟大的 精神将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作者/张秀臻
简介: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小学教师,中国诗歌协会会员,青岛诗词协会会员,青岛西海岸教育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字,热爱生活,有作品散见于网络。
诵读/刘佳琦
简介:家在*岛·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岛作家联谊会会员。爱文字,爱音乐,喜欢看乱七八糟的书,闲暇之余爱用声音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秋
责编:王礼明
排版:静秋
校稿:裴珊
音频:刘佳琦
复审:姜蕴青
发布:姜蕴青
“家在*岛”主编
点击阅读张秀臻更多作品
共度重阳节,携手夕阳红
老村铭记
劳动最光荣
最后的一次感恩
重温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怀念我的童年
姥姥“家”的岛--灵山岛
记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投稿须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