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面对东部人口饱和、资源缺乏、城市发展障碍等问题,*界和学界不断有人讨论如何突破年胡焕庸划出的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本文舍此难题,着重探讨其提出的历史情境,注意到二三十年代中国人口研究领域的人口分布转向和移民殖边思潮,以及翁文灏的人口地理分界线的提法对胡焕庸的影响,表明胡线端点随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的可变更性。同样,胡线还承袭了“东南人满,西北土满”的传统地理认知,在一个“整体的中国领土空间”基础上画界,突破了当时“本部—边疆”二元话语,强化了中国疆域的整体概念和近代国家认同。
历史情境中的“胡焕庸线”
文
张轲风
(《读书》年1期新刊)
一九三五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在《地理学报》第二期上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根据收集和估算的全国各县人口数据,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人口等值线密度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人口“西疏东密”的不均衡状况。为直观呈现这一研究成果,胡焕庸提出一条瑷珲(今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线:
今试自黑龙江之瑷珲,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之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之面积,计四百万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之百分之三十六,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之百分之六十四;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部计四万四千万,约占总人口之百分之九十六,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全国总人口之百分之四,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年胡焕庸先生用手工画图发现的“瑷珲-腾冲线”(来源:cnb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