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深度朝阳全民阅读融入社会治理
TUhjnbcbe - 2021/3/13 16:21:00

为持续推进北京市全民阅读工作,年底,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深入16+1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展北京全民阅读“一区一品”调研活动。调研团走访北京全市16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到图书馆、阅读空间、社区、机关、企业、家庭、阅读推广人中间,通过对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画”出了一幅北京全民阅读生态图。

朝阳区是北京市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聚集了近%的外国驻华使馆、全市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以上的国际投资性公司和地区总部、65%以上的外资金融机构、50%的外籍人口。朝阳区也是北京市的经济强区,具备以金融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占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11月4日,第十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北京全民阅读“一区一品”调研组走进朝阳区,拉开了北京全民阅读“一区一品”专题调研活动的序幕。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朝阳区图书馆(小庄馆)、朝阳区望京街道图书馆、朝阳城市书屋郎园Station、朝阳城市书屋齿轮厂文创园馆,并与朝阳区图书馆、望京街道图书馆、北京首创郎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传品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共同进行了调研座谈会。

通过座谈,调研组了解了朝阳区全民阅读机构调整情况、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社区阅读推广开展情况,以及朝阳区的新型阅读空间、书香机关、书香企业、阅读示范社区等发展现状,并针对朝阳区全民阅读推广的现状、特色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共享资源满足市民潜在阅读需求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朝阳区已经基本形成以“*府主导、社会参与、百姓受益”为特点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形成传统公共图书馆网络3+1的特色布局,即区图书馆、街乡图书馆以及社区/村图书室加地区分馆,再加上自助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城市书屋,朝阳区全面打造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让“全民阅读”引领各种公共阅读服务主体,实现同频共振,形成服务合力。

调研组在考察中发现,朝阳区图书馆不断探索公共阅读服务发展的经验,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单位、组织的积极性,支持建设各类型的图书馆(室);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进一步激活自助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实践基层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社会化管理,探索社区书店建设新方式,探索购书经费、文创扶持经费对实体书店进行扶持的模式与举措,使有限经费体现的成效进一步放大,成为引导实体书店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桥梁。

在“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的多年引领下,北京市全民阅读的氛围日益浓厚,居民潜在的读书需求被挖掘出来,如何解决好居民阅读需求和阅读资源供给的关系成为多个区域的课题。近年来,朝阳区街道图书馆建设日益完善,解决了居民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调研组走访的望京街道图书馆就是其中代表。

望京街道图书馆负责人介绍,自年1月到年1月,望京街道图书馆全年图书借还总量为册;进馆人数人、电子阅览使用5人次,借阅量在朝阳区43个街乡级图书馆位列第一。与年同期相比,图书借还率增长30.5%、进馆人数增长约%。这些成绩离不开望京街道图书馆举办的“书香望京”系列品牌活动。为了能够调动全民阅读积极性,让居民家中闲置图书流通起来,望京街道图书馆在年4月23日至年1月11日期间,分别在望京街道22个社区、2所学校、1个图书漂流站点等场所开展了32场“书香望京、爱在漂流”图书漂流活动。活动采取读者将家中闲置图书在活动现场换阅自己喜爱的图书的形式。图书一部分来自望京街道图书馆购买,另一部分来自热心读者捐赠,且均为正版图书,内容经过图书馆审核后,编码标记,并在活动中做好数据统计工作。据望京街道图书馆工作人员统计,参与活动的读者人数约为人、流通图书册、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名,约有近名读者几乎全程参与活动。

据统计,自年6月至年1月20日,望京街道图书馆共举办各类阅读活动56场:其中成人读书会13场、牛津阅读树系列亲子阅读活动23场、儿童阅读活动14场、特别节日专题活动6场,平均每场活动参与人数为25人,共有1多名读者参与过“书香望京、识在阅读”系列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的举办,深度挖掘了望京地区居民潜在的阅读需求,在此基础上望京街道图书馆制定了“1+22+N”的“书香望京”总分馆管理模式(即1个望京街道图书馆+22个社区图书室+N个辖区内图书漂流站点)。建立总分馆管理模式的目的是减少社区对于图书室管理的不专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最终让社区图书室活跃起来、让居民家中闲置的图书流通起来、让辖区内单位资源共享起来。截至目前,已有6个社区图书室正在建设和基本建成。

激发活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

当前中国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充分强调了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朝阳区充分利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的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一定实效和经验。在*府层面,朝阳区文旅局研究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运维、配送等服务,让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设施里发挥特长、发挥作用。

为了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朝阳区试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朝阳区图书馆采用立体式的推广方式和首创郎园合作,先后推出城市书屋、郎园Station、郎园Park等文创项目,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朝阳区一方面建立公共阅读准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文化,另一方面引导扶持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阅读服务领域,并在实体书店方面进行尝试。朝阳区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朝阳区实体书店发展的扶持办法》,共27家特色及社区书店入选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

调研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化冰表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就是文化与社会治理融合的过程。朝阳区努力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化发展的新模式,这是*府、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和居民多方共同参与、磨合、发展的历程。

首创郎园“社区文化管家”模式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辐射社会治理,发挥阅读在社会治理当中作用的案例。

北京首创郎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社区文化管家旨在帮助盘活社区资源,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的互促共建、社区群众自治互助,内外融合共享,营造更好的社区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东坝悦读小镇项目是首创郎园与东坝乡*府合作,让文化走进街乡、社区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个公共项目。该项目从年开始至今,根据东坝地区居民“人群多元、文化层次各异”的实际情况,通过空间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营造、专案项目四个维度的工作努力,以文化管家模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东坝红映坊*群服务中心与东坝文化活动中心为基点,联动社区文化中心带动各个家庭形成“2+15+N”的阅读阵地;推出近百场惠民文化活动,内容涵盖历史民俗、装置艺术、音乐、阅读、戏剧,直接参与人数达人、辐射辖区内近20万居民,还在疫情防控期间于喜马拉雅平台上线了近期《阅读在地》Online音频节目,传递抗疫之声,满足特殊时期居民的精神需要。

辐射带动持续拓展城市书屋建设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居民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虽然国家一直在持续对文创企业进行投入,但精准满足每个小区居民的精神需求,需要*府、社区、居民良好互动共同完成。近年来,基于朝阳区文创产业的丰富性和不断发展,城市书屋一直在稳步推进,从数量、规模、质量上不断提升,加大了对周边居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满足度。

调研组考察的梦想书坊北齿空间属于中传品木旗下多个书坊之一,作为一家文创公司,中传品木已落成梦想书坊中传空间、梦想书坊博兴空间、梦想书坊北齿空间、梦想书坊石园空间、梦想书坊东四胡同博物馆空间等。这些文化空间与朝阳区图书馆、东城区第二图书馆、顺义区图书馆达成图书合作,在社区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将中国传媒大学老师、非遗传承人、业内专家引入社区,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文化体验与阅读学习机会。

北京中传品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年1月到5月疫情防控期间,中传品木旗下各文化空间以积极传播正能量为目的开展线上公益公开课活动,阅读内容结合时下热点,如民法典解读、垃圾分类、非遗文化、疫情防护养生、居家健身、口才、亲子阅读等,线上线下共开展阅读活动62场,参与活动人数10万余人次,打造了创意生活节、社区公开课、宅运会等活动IP。5月到10月,开展首届石园街道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在梦想书坊落地的石园街道居民中广泛征集中华经典文化诵读、书写、演讲、诗词歌赋创作的爱好者参加网络比赛,通过线上诵读和写作、书写打卡等活动,激发社区居民群众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书籍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与热情。

朝阳区持续推进城市书屋建设,到今年年底,总数量可以达到35~36个左右,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城市书屋建设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书屋主题更加明确,比如*建主题、家风家教主题等;第二,城市书屋的建设和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融合性进一步提升,比如朝阳望京、丽都地区整体商圈的改造和产业升级都融入了文化元素;第三,书屋建设具有复制性,可以在各个社区利用城市书屋的辐射带动作用,保障居民基本读书看报的权利,激活文化设施。

融合发展构建智能阅读服务体系

朝阳区图书馆负责人介绍,朝阳区全民阅读的优势在于传统公共阅读服务、互联网+阅读服务和智能阅读服务。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阅读方式和新兴阅读方式的融合正在迅速进行。朝阳区图书馆工作今年的一大亮点是开展智慧阅读,将在今年年底实现馆内喜马拉雅资源全部免费提供给读者,同时进一步推广数字阅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朝阳全民阅读融入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