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百草园1月19日
TUhjnbcbe - 2021/3/16 16:28:00

悦目·

摄影:易国杰

入耳·

赏心·

卖年画

孙宏文

我十来岁的时候,爸爸赶集上店买卖东西,常常带着我去帮忙。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爸爸带我赶集发生的事大都已经忘记,但有一年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天去十二台赶集卖年画的事儿,仿佛就在昨天。

十二台位于辽宁省朝阳县城南部,是与我家北边相邻的一个公社,距离我家有5里路,集市就在公社所在地。

腊月二十三这天早晨,妈妈起个大早为我们煮了小年饺子。我们吃过饺子,爸爸准备好要卖的年画后,就带着二哥和我顶着满天星星到家门对面的大车店去坐进城的马车。进了大车店,爸爸和二哥把年画放在车上,随后我们也都上了车。在马车驶出大车店上了公路后,车老板子坐在车前左侧的车耳帮上,扬着鞭子“驾!”、“驾!”地吆喝着拉车的骡马。随着鞭子“叭”、“叭”的响声,马蹄声就“嘚”、“嘚”地响起来。冬天,早晨大都刮的是西北风,从南向北行走正好是逆风,我们在车上面南而坐,“呜”、“呜”的风声仍在耳边响着,后背被风吹得冰凉。抬头望天,寒星一眨一眨地闪烁着。在车上坐着,脚冻得像猫咬一样痛,在上坡时车速慢了下来,车老板下了车随着车跑着赶路,我们爷仨也都先后下了车随车跑起来。跑了一段路,脚底热起来,浑身也感觉暖和了。下坡时,我们又都上了车。

车走到通往十二台的道口,我们爷仨下了车,爸爸和二哥各扛了一捆打包的年画,我空手跟在后边就向十二台集市走去。岔道口离十二台集市还有五六里路远,爸爸和二哥扛着年画走路不方便,年画又沉,每捆都有三四十斤,一路上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到了集市已是七八点钟光景。爸爸在集市上找了个摆摊卖年画的位置,随后把捆着的年画打开捆,拿出样品画摆在地上并用石头砖块压住。随后,爸爸和二哥交替着叫卖“年画啦!年画啦!上好的年画快来买哟。”有前来买年画的,二哥就帮忙分捡。刮风时,我也帮忙压压、摁摁,免得年画被风刮起刮坏。

直到今天我都记得,当时所卖的年画,有毛主席像、三气周瑜、富贵有余、拜月记、龙凤呈祥……样式也不算少。就那样吆喝着卖到午后,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少。但爸爸为了再多卖些年画,还没有走的意思。此时,饥渴难耐的我开始着急回家,一个劲地向爸爸说:“集上没啥人了,别卖了,回家吧。”爸爸经不住我的缠磨,就四处瞅瞅集市,又抬头看看太阳,向二哥说:“收摊吧。”二哥听爸爸说收摊,麻溜地卷起剩下的年画,随后又扯起包画的布单抖落画上的树叶和灰土,把画卷成一捆包裹上。收拾好后,我们没走原路,抄近处从十二台入八道河子大沟往回走。

八道河子大沟长有10公里,光河湾子就有8处,长年流水,奔向大凌河。夏季趟水过河,冬季结冰滑行。一路上,爸爸和二哥轮流扛着年画,走过十来处弯道和冰面才出了大沟上了公路。

上了公路,离家还有十来里的路程,此时太阳已经西斜。一路轻便的我心里想着,走快些,快回到家吃饭、吃新蒸的黏豆包。可在那生活困难的年月,天天吃不饱饭身上哪有力气,出了八道河子大沟还没有上梁就走不动了。我们爷仨从早晨吃过饭,一直到下午三点多还没有吃喝,饿得肚子咕咕叫,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只好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我们爷仨就这样走一阵子歇一阵地前行着。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到家,从八道河子到家这十来里的路,我们爷仨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

到家后,我看到妈妈新蒸熟的黏豆包,立马又来了精神,又觉得不累了。没顾上洗手,伸手就拿豆包吃起来,觉得那豆包特香、特甜……

来源:朝阳日报

提示·

朝阳公安“”报警小程序

来源:微警事儿

论古·

古时候柳城什么样?(滑动浏览)

说起朝阳的历史文化,人们谈论更多的是前燕、后燕、北燕时期以来的历史文化。大概这是因为“三燕”时期是朝阳历史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她以一国之都的繁华和荣耀,给朝阳的历史留下最难忘的记忆。虽然“三燕”在中国王朝更替的历史上只是一个延续一百多年的北方三个小国王朝,但她足以让这方土地上的人感到自豪了,毕竟她曾以北方*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主宰过一段历史,留下许多鲜活的令后代自豪的人文佳话。

然而,朝阳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人们如果只对“三燕”以来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津津乐道,而无视其更久远的历史不予追溯,显然是不够的。人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三燕”以前的朝阳。红山文化率先在这一地区兴起并走向兴盛,带给古朝阳的影响一定是不同寻常的。当东北大地大部分地区还处在蛮荒时期,古朝阳就已经跨入文明社会了。那么这时期的朝阳是以什么名称立足于世的呢?翻阅史料,从《开元十道志》中查到关于“舜筑柳城”的记载。可舜筑的这个柳城与朝阳有什么关系呢?又经查证得知,这个柳城就是古朝阳最早的称谓。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所载:“柳城县,西汉置,属辽西郡,为西部都尉治。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十二台营子。十六国前燕改柳城为龙城县,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柳城的称谓不仅见之于史料,而且在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西汉遗址考古中也得到证实。在那里曾经出土有数枚“柳城”字样的陶片和绳纹、方格纹、麦粒纹陶片。同时还出土刻有“柳城”字样的灰陶壶、板瓦。在此之前,在这个十二台的战国墓遗址内,还曾出土过两件陶罐,肩部均戳印“酉城都王氏玺”。燕国有酉城,陶文“酉城都”表明,此地曾为燕国都邑。据此有学者认为,燕国酉城当为汉代辽西郡柳城的前身,酉、柳音近,柳城是从酉城演变而来也是可能的。尽管我们还不能准确判断柳城的历史脉络和历史演变过程,不能恰当评说在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时期,它经历过何样的文明洗礼,不能明晰理清它与燕国酉城、孤竹国、山戎、奚、东胡具有怎样的关系,但我们从柳城乃至周边区域所出土的石器、铜器、陶器中,能感受到柳城曾经受过的显赫,曾获得过的繁华,曾经历过的变迁。或许从历史的传承转换中,早在燕国时期,柳城可能就是东北的重要都邑了。即使我们还不能确定是否是一国的都邑,至少到西汉时,柳城一定是东北地区最有影响的城市之一,不然统治者不会在这里称县设郡。毫无疑问,柳城从西汉开始,作为古代东北的边防重镇,辽西走廊的交通枢纽,中原通往东北的咽喉要塞,就已堂而皇之地成为东北的一个*治经济中心了。

柳城所处的位置和所呈现的辉煌,不仅为西汉统治者所看重,而且也必然会引起北方各种*治势力的觊觎。匈奴的铁骑曾践踏过这里,乌桓蹋顿曾盘居过这里,山戎人曾侵扰过这里,战争的硝烟不时地笼罩在柳城的上空,柳城墙头的旗帜不时地发生变换,柳城的人民饱经战乱之患。直到三国时期,柳城还为乌桓所占据。魏王曹操东征乌桓,登白狼山望柳城,当是他牵挂辽西,心系柳城的例证。乌桓败走柳城,使得柳城重归中原怀抱。谁知到了晋建兴年间,北方又一强悍民族慕容鲜卑,看中了柳城之北、龙山之西这块福德之地,将刚刚建起的都城从大棘城迁到这里,建弘光门,修和龙宫,立都为龙城。一个王朝的霸业之下,让历经几百年的柳城在历史的演变中黯然谢幕。

柳城随着龙城的崛起,渐渐走向衰落。柳城失去的不仅是*治经济中心的地位,而且还失去了作为郡县治所的繁华。住在柳城里的人纷纷北迁,成为龙城的居民。柳城内的建筑被弃失修,残垣破壁,荒凉随处可见。柳城变成被遗弃的废墟,淡出人们的视野,淡出曾有的显赫,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柳城依然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人们的柳城情结一直挥之不去。当三燕、北魏大幕谢落后,走入隋朝的柳城后人心中对柳城还是念念不忘,他们力陈柳城历史的久远与辉煌,坚持恢复柳城的名字,改回柳城县的治所称谓。这一年大约是隋开皇十八年,他们或许觉得龙城不能足以表达这里历史的悠久,无法唤起他们对已往千年古事的回忆,才执意主张恢复柳城县的。然而,这种回归未曾坚持多久,就被一个新的名字营州取代了。在以后的天宝年间虽还曾有过十几年的柳城郡称谓,但很快又改回营州。随着营州在唐朝的强大,营州的名气越来越大,柳城的名字最终被崛起的营州所淹没。从此柳城便退出历史舞台,渐渐消逝在人们的视线里。

有人考证,提出另外一种说法,说隋唐以前柳城存在于朝阳,唐同光年以后,柳城及营州的治所均迁至于广宁县,今河北昌黎。意思是说唐以后的柳城不属于朝阳,故柳城如同昌黎的名字一样,随时代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因没有确切史料可据,不敢妄加评说。

柳城其实一直活跃在人们的情感里,千年以后的今天,柳城依然没有消逝于人们的记忆,每当人们提起柳城,都会为那段历史感到自豪,都会为那个最早崛起的东北城市生发忧思和畅想。从当今所设立的柳城镇建制,会体会出现代人们内心对柳城的眷恋和珍视。

(稿件由朝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提供)

编辑:朝报融媒编辑组总监制:李雅青监制:王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草园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