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您第一时间了解警察与您分分秒秒共享平安
宿佩珍目前工作在朝阳市公安局光明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年,宿佩珍脱下多年不舍的*装换上了警服,成为了一名社区女民警。多年的*旅生活让她养成了雷厉风行,利索干练的工作习惯,从事社区警务工作14年来,她发扬*人的优良作风,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刻苦钻研公安业务,她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她所在的社区先后获得省级“平安社区”、省级“和谐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十三年被评为市级“平安社区”。年,根据长期的社区工作经验,创造性的开发了社区警务室微管理系统,该研发成果在年省公安厅现场会上受到领导好评。年4月,被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评为“治安之星”,年3月,被省公安厅及省妇联授予十佳“杰出女警”和“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年3月被公安部评为“情满万家·派出所好民警”,全国仅有50名民警获得殊荣,其事迹也在人民警察网举办的“派出所好民警”系列专题中进行了报道,年12月被朝阳市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法干警”,年6月被朝阳市评为“最美家庭”。
作为一名由*营跨入警营的社区民警,她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热诚的爱民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植根社区,贴近百姓,努力践行一名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被辖区群众称为社区最美的“小片警”宿佩珍。
提起宿佩珍这个社区“小片警”,可以说是有口皆碑、赞赏有加,说起宿佩珍的故事,更是无人不知、如数家珍。
公安业务的“警务通”
年宿佩珍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后,在建设路社区警务室一干就是14年。
多年的社区警务工作经历让她深切地感受到社区民警的艰辛与不易,社区警务的琐碎与繁杂,每次下管区开展入户核查、场所检查、采集信息,都要随身携带一大摞表格簿册,遇有特殊事情还要返回警务室翻档案、查记录,常常累的腰酸腿痛、手脚发软。
为了打破这种既劳心费力,又效率低下的陈旧工作模式,使社区警务工作能够化繁就简,提升效能,宿佩珍从年下半年开始尝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社区警务工作。
从此,她不会就学,不懂就问,靠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深刻理解,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不断实践,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硬是研发出了“流动警务室微管理系统”。这一系统采取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方式,将工作中采集到的大量信息整合到系统中,让固定的警务室流动起来,真正做到了民警在哪里,警务室就移动到哪里,从而为社区警务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让社区警务工作一下子变得灵动、鲜活起来。
年1月份的一天晚上,宿佩珍接到一辖区居民的电话,说是楼上暖气漏水已严重影响到他家的生活。当时正在家中的她迅即打开微管理系统,很快查到漏水房主信息,遂边联系房主,边赶往现场调解,及时避免了一起矛盾纠纷的发生。
这一微警务管理系统的研发成功,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省内同行的青睐,沈阳、大连市局等纷纷到朝阳学习取经。年8月,此成果在全省公安机关“规范警务”现场会予以展示,获得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警务通”宿佩珍由此得名。
邻里纠纷的“灭火器”
社区是一个浓缩的小世界,家庭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时常发生。虽然这些在大家眼里都是小事情,但她本着“群众事无小事”的原则,每次都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好调解工作,尽量让双方满意,有效防止事态的发展与恶化。
7月的一天,柏山街5号楼一单元老两口来警务室反映,经常听到楼上突然间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影响其休息,时间久了,都已经神经衰弱了。他们怀疑是楼上故意用硬物在砸地,而楼上拒不承认还以为他们在故意捅楼板,两家见面就对骂,邻里关系一直很僵。
经了解,其实两家的矛盾由来已久,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社区几次上门调解也不见效果,后来有了这莫名的巨响,两家更是互相猜忌,矛盾进一步升级。了解情况后,她马上到将当事人双方叫到一起,先让他们互诉苦衷,然后用自己的所见耐心地帮他们进行分析:“你们想啊,楼上各屋铺的都是瓷砖,如果用产生巨大声音的东西砸地,必然将自家地砸坏,况且,小两口白天上班,总不会雇人来自家砸自己的地吧?楼下顶棚也没有发现有硬物撞击的痕迹,而且老两口也不会深更半夜不睡觉砸自己楼顶啊,这里一定有蹊跷。”
经她这么一说,双方都有了退步。后经了解,如此巨大的声音,是院里的水泵房发生了故障,她马上与负责人取得联系,及时采取技术手段消除了声音。问题解决后,她将调解双方叫到一起,讲明了情况,双方都因为对对方的误解而感到惭愧,互相道了歉。笼罩两家的阴云散了,邻里之间和谐如初。
仅近两年来,宿佩珍就先后调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30余起,化解率达%。在辖区群众的眼里,宿佩珍就好似一只“灭火器”,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没有调解不了的纠纷,久而久之,一传十、十传百,“灭火器”宿佩珍便传扬开来。
社区居民的“小棉袄”
家住朝阳市双塔区柏山街5号楼的陈桂兰是一位“三无”老人,七十多岁了,体弱多病,行动不便,身边又无人照料,社区干部一直对她进行帮扶。宿佩珍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加入了这个爱心团队。几年来,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老人收拾屋子,给老人买菜做饭,陪老人说话唠嗑。逢年过节,还给老人送米送面、送衣送帽,让老人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几年来,宿佩珍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达余件,深受辖区群众拥戴和好评,被昵称为辖区群众的贴心“小棉袄”。
群众身边的“服务员”
年末,一封来自陕西西安的特快专递转到了她手中,原来,这是一封寻找三十几年前战友的求助信,信是由一位名叫王某林的复转*人寄来的,他是72年当兵的,在那段*旅生涯中,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转业后,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好多战友失去了联系,近几年,通讯发达了,战友们开始了频繁的聚会,但每每聚在一起,大家都有一个深深的遗憾,那就是,同为战友的由某至今没有消息,后来通过公安局的朋友查找到由某住在柳城路三段11号楼,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写了这封求助信。
*人出身的她深知,浓厚的战友情是每个*人一生的情结,暗暗发誓一定要帮他找到战友。可是当她敲开由某的家后,被告知该房已经出租了,房主每年除收房租时来一趟,其他时间根本联系不上,这可把她急坏了,于是上网调出来该人的信息期望能找到他的单位,但资料上显示的单位为空。看来,租房的人是找人的唯一线索了。
于是,她又一次来到该户,这次,女主人告诉她,由某还有一户房子作为网点在出租,当她急切的来到该网点时,却被店员告知老板在外地出差一周之后才能回来。漫长的一周过去了,由某的联系方式终于知道了,怀着喜悦的心情拨通了由某的电话后,她像为自己找到了多年前的战友一样激动。次日,由某来到大队,紧紧握着她的手说“多亏了你啊,不然那些老战友就成为永远的回忆了,大家相约七月份到朝阳来看我,到时候我们的聚会一定不能缺了你,你是我们的大‘媒人’啊!”
百姓安全的“守护员”
作为一名曾经的*医务工作者,她时常用所学的知识为群众解答求医问药方面的事情,并在群众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去年冬天,寒风彻骨,一名群众神色慌张地跑进大队,指着门外说:“快,快去看看,路边有人晕倒了。”她连忙和同事们跑到栅栏门外,拨开围观的群众,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直挺挺的伏在马路牙子上,棉袄的领口紧紧堵着嘴,口吐白沫,下身早已尿湿一片,在寒冷的冬天还冒着热气,看起来已经已经不省人事了,凭着自己学过的医学知识,判断病人应该是癫痫大发作,应立即清理病人呕吐物,将病人慢慢翻转,保持侧卧位,以防止窒息。
做完这些,病人的意识也慢慢清醒,说出了家人的联系方式。为防止病人再次发作,她和同事将病人搀扶进值班室,安置到床上躺下,这时的病人面色苍白,满头大汗,急需补充体液,她连忙跑出去为病人买来了饮料扶着他喝下去。
症状缓解后,病人要随家人回家,她马上制止道:“看你这情况,不像普通的癫痫发作,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治疗,免得留下后患”。二十天后病人再次来到大队,神情激动地说:“我这条命是你们给的啊,医院后才知道是急性心梗,当时就住院了,如果不是治疗及时,我早就看不到你们了”。直到现在,病人还经常来看望她。
社区工作每天面对的是群众,在工作中她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看成是警察形象、*府形象、*的形象的缩影。她把群众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情更重要,把群众的琐事看成是自己工作中的大事,时时为群众着想,事事为群众解忧,在普通的社区民警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宿佩珍经常说今生最快乐的事就是曾经是*人现在是警察。现任光明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副大队长兼建设路社区民警,今年50岁的她,仍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岗位上,时刻践行着入*入警的誓言,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与追求。
来源:微警事儿
编辑:尉迟敬言审核:一丁
微警事儿
长按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