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满族旧事
明朝初年,满族的先民还是个生活地域广泛、人口众多、部族林立的北方渔猎民族。经过百余年的南迁、整合后,已形成了辽宁地区的建州女真、辽吉地区的海西女真和黑龙江流域及东海地区的野人女真三大部系。明朝廷对女真人,尤其是对黑龙江野人女真和东海野人女真,采取的是“以夷制夷”的羁縻管理*策。《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载道:
明朝末年,黑龙江地区土著民族多被称为女真人,如黑龙江地区各族被称为野人女真、北山野人或七姓野人等。在清入关前后,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仍被称为索伦部,其族有萨哈尔察、萨哈连、喀木堪等。赫哲、费雅喀等族被称为东海女真,其族称有东海窝集、虎尔哈、瓦尔喀、库尔喀等,各族界线模糊,族称不一。
努尔哈赤建后金汗国和皇太极改后金为清的过程中,都认为那些居住地域广泛的野人女真,“语言与我国相同,本皆我一国之民”。故此,对野人女真恩威并用地进行施恩招抚或武力征讨,使之成为大清国民。这些野人女真,清入关前加入满洲八旗的被编为了佛(陈)满洲,清入关后加入满洲八旗的被编为了伊彻(新)满洲。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各族人民在所居之地辛勤劳作,创造出各自灿烂的历史文明。
满族是北方的渔猎民族,自远古以来便世代生息于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域。汉族是中原广大地域的农耕民族,已有泱泱五千余年历史。因战争驱使、*治动乱所致,造成了历史上满汉等民族曾多次大规模南北大迁徙,从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大融合。因此,既增进了中华民族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民族和谐团结。
满族先民首次大规模迁徙内地,当数隋文帝开皇九年()。这年,隋朝因高句丽屡犯辽东隋地,故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此时,满族先民为靺鞨人。靺鞨人有七大部,其居地最南者为粟末靺鞨,居于徙太山(今长白山)之北,依粟末水(今松花江),南与高句丽为邻。当时粟末靺鞨有胜兵数千很强大,但高句丽更为强大,故经常受其欺压。
隋开皇九年,隋文帝展开了对高句丽之战。久受高句丽人压迫欺凌的粟末靺鞨人,配合隋朝也发动了对高句丽的反击。但在高句丽的顽强抵抗下,隋朝和粟末靺鞨人的战斗均以失败告终。《太平寰宇记》中记载甚详:
初,开皇中,粟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有厥稽部渠长突地稽者,率勾便来部、窟突姑部、境稽蒙部、越羽部、步护赖部、破震部、步步括利部凡八部,胜兵数千,自扶余城西北,举落向关内附。处之柳城,乃燕都之北。
粟末靺鞨对高句丽的战争失败以后,恐高句丽的屠杀报复,由厥稽部渠长
(大首领),率领靺鞨八部兵勇数千及众多家眷,自扶余城(今吉林省农安县)向隋王朝领地归附。后被安置在柳城亦称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乃燕郡之北。
粟末靺鞨八部人数众多,仅渠长突地稽即“率千余家内属”,八部合计应有
四五万人之众。这些靺鞨人在柳城“与边人(汉人)来往,悦中国风俗,请被冠带”,很受隋炀帝的欣赏,“赐以锦绮而褒宠之”。数万之众的粟末靺鞨人很快便融入中原王朝体制,在隋炀帝再次攻打高丽时,突地稽又率部参战并因功受赏。隋大业十七年(),突地稽还因功得到随隋炀帝巡幸江都的嘉奖。
到了唐朝,突地稽所率靺鞨八部又成为唐朝的精锐之师,曾多次率兵进入
中原大破刘黑闼、高开道及突厥马兵并屡立战功。后来,突地稽以战功被封蓍国公、右卫将*,还被赐以“李”之国姓。突地稽死后,其子李谨行任营州都督,后又升任燕山道总管、右领*大将*。李谨行也是屡立战功,曾大破高丽俘获数千人;又大败吐蕃(今西藏)兵数万于青海,因功被封为燕国公。再后,经千余年的与中原汉人共同生活,突地稽当年所率之四五万粟末靺鞨人,皆已融合成汉族人,繁衍至今至少应有数十万之众。
唐之后的中原五代时期,满族先人粟末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历经了15个
国王,立国年,终被契丹辽国所灭。年,以金戈铁马灭掉渤海国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病死在归京的路上,他的次子耶律德光继位。耶律德光见渤海人以弓马骑射尚武称著,曾有“渤海三人成一虎”之赞誉“恐为后患”,心想只有将渤海人遗散流徙,方可“坐制南邦(中原),混一天下”。
文献记载,流放至辽阳等汉地的渤海人口即有10万户之众,流放至东北西部西喇木伦河契丹地人口有8万户之众,尚有为免遭迫害逃入高丽者近万户之多。这是满族先民渤海人因战乱又一次大流亡。此事发生在辽天显二年(),这些渤海遗民后来大多融合成为汉族人、蒙古人和高丽人。
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的渤海国,灭亡之后不到百年,靺鞨人的另一支黑水
靺鞨,又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域。此时,黑水靺鞨被称为“女真”,又称“生女真”,以区别于混同江(松花江)中上游及辽河地区入契丹籍的“熟女真”。生活在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阿什河)的生女真完颜部,在其都勃极烈(大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起兵反辽,建立了金国。
金国仅用十余年的时间,便灭亡了以金戈铁马称雄北方二百余载的契丹辽国。金国不但全盘接收了辽国在中原的领地燕云十六州,又多次兵马南下攻击北宋。
靖康二年(),金兵攻取了北宋京师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不但俘获了大宋的徽、钦二帝及余嫔妃、宗室、文武官员,还掠走内侍、技艺、工匠、歌优、青壮、农夫等大批汉民。之后不久金兵又多次南下,占领了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中国北方各地,与南宋朝廷以淮河南北分界。自年金兵分两路攻宋始,十几年时间里金兵不但掠走北宋大量金银财物、礼器、法器、图书、冠服、乐器等物,还掠走几十万中原汉民。这些汉民来到塞外关东入乡随俗,食、用女真衣食,经近千年的融合逐渐成为女真人。
女真金国为了守住燕云十六州及中原各路、府、州、县,在金太宗、熙宗、海陵王和世宗时期的几十年间,向中原内地派驻兵马四五十万,连同家属丁夫不下百余万人。金国在中原各路、府、州、县的女真人村屯,是按猛安(千夫长)、谋克(百夫长),金代女真人**合一的制度而设的。当时,女真人在中原北方各省是“比屋连村,屯结而起”,有的文献记载则是“星布棋列,散布四方”,“自燕南至淮陇之北俱有之”。
这些金女真人原多居于北方燕云十六州、中都(今北京市)、河北、山西、山东等地。金宣宗完颜珣从中都南迁时,曾徙中都、河北的猛安、谋克*户近百万,至河南、淮北、陕甘等地,故在金末之时,*河以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聚居有大批女真人。
金时迁徙内地的屯田户女真人,后来大多数都融合成为汉族。其因有三:
一、女真人迁徙中原后与汉族杂居,开始习汉语、吃汉食、着汉服,故东北女真人的语言、衣食特质逐渐消亡。
二、金国统治者鼓励女真人与汉族人通婚所至。金明昌二年(),尚书省有议:“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国家长久安宁之计。”金章宗很认同此策,曾下诏:“屯田*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
三、元兵灭金之后,元朝廷恐女真人日后东山再起造反,特规定“女直(女真)生长汉地者,同汉人”,在此*策之下的金女真人,纷纷着汉服、冠汉姓以隐姓埋名,潜居中原成为汉族。综上所述种种因素,金代女真人余万最终被汉族同化融合成为汉民族。粗略估计,这余万女真人经近千年的繁衍,至少应有一两千万人口。
明朝末年,经过四百余年的沉寂养精蓄锐,女真人又崛起于长白山下。建
州女真的努尔哈赤以13副遗甲起家,经三十余年的浴血拼杀,终于建立了金国(史称“后金”)。从而,茹毛饮血的东北女真人,又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又一次掀起了满族与汉族南北两地、关里关外的民族迁徙的大高潮。
在后金(清)*权未入关之前,皇太极曾五次派遣满、蒙、汉八旗重兵,绕过山海关走蒙古境杀进长城,消灭明*有生力量、抢劫财物、掠夺人口,给明王朝造成极大损害,就像砍伐百年大树一样,一次次削弱大明王朝的坚实基业。
皇太极绕道蒙古,五越长城入关,“砍伐大树”攻击抢掠之策,不但使明王
朝呈现亡国之兆,还一次次顺手牵羊掠走大批中原汉民。据载,仅年多尔衮、豪格、岳托、杜度等将,率兵两路第四次杀入长城关内,即攻克城池70余座,俘获人口47万余众。年,皇太极又命阿巴泰统帅满、蒙、汉八旗兵10万,第五次攻入长城,转战于直隶、山东、河南等省,攻取城池88座,掠获人口37万之众。皇太极五次遣兵入关攻击抢掠,总计掠获人口余万,充实了后金人口,改变了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的状况。使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逐渐繁荣,为清*与明廷征战厮杀提供了后勤物资保障。
清顺治元年(),6岁的顺治皇帝福临正式登极为帝,其叔父多尔衮为摄*王。顺治刚刚坐稳皇帝龙椅,突然传来了自立为大顺皇帝李自成的农民*攻入北京城,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的消息。多尔衮闻听大喜,忙与大学士范文程及满、蒙八旗王爷商议。众人都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一拍即合,决定出兵入关乘乱夺取大明天下。
仅用了三天时间,摄*王多尔衮便召集了满、蒙、汉八旗十五六万兵马。
多尔衮深知“兵贵神速”,故未等兵马到齐便“统满洲、蒙古兵三分之二,及汉*恭顺等三王公、续顺公兵,声炮启行”。清*本是走绕道蒙古入关之老路,谁知刚行至翁后(今辽宁省阜新附近),便接到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求援入关参战的告急。多尔衮大喜立即转奔山海关而来。
多尔衮兵至山海关,吴三桂的兵马已与李自成的农民*厮杀多时。多尔衮命八旗兵马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在双方均呈强弩之末之时,他突令满、蒙、汉八旗精兵三路出击,一举打垮了李自成的农民*,并乘胜一路追到了北京城。至此,后金(清)三代君王梦寐以求的攻取燕京、一统中华的夙愿,竟人助天成巧取而来。于是,中国历史又掀开了大清王朝一页,从而也掀开了中国移民史上新的一页,开始了满汉民族间三百余年的南北大移民。
清顺治元年八月二十日,六岁的顺治小皇帝御驾启程前往北京城。随行同往的有文武百官、皇宫内眷、禁*仪仗,还有满、蒙、汉八旗王公贵戚、八旗兵勇及青壮农夫、男女家属等几十万人,“尽族西迁”“从龙入关”。此后,三四年时间里,满族“罄国入关”。向关内迁徙的满族人“男女扶携,车毂相击,络绎不绝”。史籍中有记载,入关的满族皇亲贵戚、官宦、内侍、八旗官兵、八旗丁壮及家属、包衣奴等总计有百余万人,故有“百万满族从龙入关”之说。
由于百余万满蒙汉八旗兵民“从龙入关”,使得东北主要是辽沈地区,形成
“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荒芜状况。清*府为了巩固其战略后方故地,开始招关内汉民到辽东垦荒种地,并对多招移民者给予厚奖。顺治十年(),颁布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
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六十名以上,文授州同、州判,武授千
总……招民多者,每百名加一级……
清*府对所应招的汉民,还给予种种优惠待遇,“所招民,每日给粮一斗,每垧地给种六升,每百名给牛二十只”,并给予三年免交钱粮赋税的优待。在此优惠的待遇下,“燕、鲁穷氓闻风踵至”。清*府定鼎北京之后,为安置“从龙入关”的大量八旗农夫及家属,实行了十余年的大规模的“圈地”,使得大批中原汉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于是,从顺治初年至康熙七年(),有百万余汉民从北京、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应招来到东北地区。此期间,从中原发配东北地区的“流人”(流配犯人),也有十几万之众。
由于中原汉民越来越多,已成辽沈地区的主要居民,有许多满族人也沾染
了汉习,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作为清*府战略后方的安全,于是康熙七年,清*府下令停止招民开荒。并在十余年内在辽吉地区修造了新、老两条柳条边,以隔绝汉民进入吉林、黑龙江等关东腹地。
此时,“闯关东求生活”已在中原北方诸省形成了风气,尤其是来到关东又
返回老家携亲带故的人们,讲起大东北山川之广袤,土地之肥沃,那是一年只有两种颜色,崇山峻岭无尽的绿,冰天雪地广阔的白,山川无比的富庶。这些,对那些没有土地饱受煎熬的贫苦农民来说,有着无限的诱惑力。故此,清*府虽有禁令,但仍难以阻挡人们暗闯偷渡前往东北地区。人们称之为“闯关东”。
清*府称这些闯关东的汉民为“流民”,即流动之民众。他们有的从喜峰口、古北口、冷口等处,偷越长城关隘进入东北,有的则是从山东半岛的蓬莱、烟台、龙口等地乘船,走水路到辽东半岛的旅顺、金州、营口等地,然后进入东北内地。此两路闯关东线路,当时被称为“西路”或“旱路”,“东路”或“水路”。
清代中期,汉民闯关东进入东北地区的形势愈演愈烈。尽管朝廷也有严厉的禁令,但由于中原水旱灾荒及战乱不断,又加之关东富饶的山林,广袤肥沃的黑土地的诱惑,流民越来越多,并已由原来定居的辽沈地区逐渐扩展至吉林广大地区。故而令乾隆皇帝十分愤怒,于乾隆四十一年()发上谕:
盛京、吉林为本朝龙兴之地,若听流民杂处,殊于满洲风俗悠关。但承平日久,盛京地方与山东、直隶接壤,流民渐集,若一旦驱逐,必各失生计,是以设立州县管理。至吉林原不与汉地相连,不便令民居住。今闻流寓渐多,著传谕傅森(将*)查明,办理。并永禁止,流民毋许入境。
虽然吉林将*傅森及以后接任的将*,也在严格执行乾隆皇帝的圣旨,但
闯关东进入吉林地区的流民还是在迅速增加。到嘉庆十六年(),吉林将*便查出伯都讷、拉林河、阿拉楚克及吉林城周边地区又增流民10万余人,私开地20余万亩。有道是“法不责众”,清*府只好“收募为民”,将流民登记入籍设立州县管理。辽沈盛京地区,汉族流民数量更是多得惊人。嘉庆二十五年(),盛京户部统计,仅在册籍的汉民就有余万,还有大量不在户籍的流民未计,而此时该地区的满族仅有25万左右。
清咸丰十年(),清*府内外交困,中原北方诸省连年遭受天灾及战
乱,大批流民涌向关东谋生。清廷制止不了,只好放弃实行已有余年的封禁*策,开放了山海关及柳条边,将洪流潮水般的中原流民放进东北广大地区。从而形成了清立国以来又一个移民高潮。
光绪三十三年(),东北三省建立时,据不完全统计东北地区人口已经达到多万,其中汉族人口多万,满族(新、陈满洲)人口仅余万。自年以后,每年移居东北的中原汉族人都在万人左右。到了年,抗战胜利后的统计,东北地区的人口已增至余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汉族人。
清中前期,汉族移民主要集中于辽沈地区,清中后期,汉族移民主要集中于吉林及黑龙江南部地区,尤其是吉林城及周边地区是汉族移民的主要聚居地。
吉林城已成为一座移民城市,这在吉林市众多的流民同乡会馆便可窥豹一斑。
吉林城建造最早的同乡会馆,是建于康熙十二年()的山西会馆。之
后,是建于雍正年间的山东会馆。建*庆四年()的三江会馆,乃江苏、江西、皖江(即安徽)三省旅吉流民之同乡会馆。建于宣统元年()的五省同乡会馆,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流民之会馆。此外,还有直隶会馆,乃河北籍流民流人会馆。湖广会馆,乃清之“湖广省”(今之湖北、湖南二省)流民会馆。奉天会馆,乃旅居吉林的沈阳人士及流民会馆。
从吉林市这些不同时期所建的会馆,可以看出中原向关东移民,先是山东、山西、河北(直隶)等地流人流民,次之为河南、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等省人士,再后则是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人士,有距东北地区由近至远、先辽沈后吉黑的发展趋势。
闯关东来到东北地区的流人、流民等汉族移民,与原居于此的满族等北方
民族相互同化融合,和“从龙入关”的百余万满族与中原地区汉族人的相互同化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南北文化交流,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一体的大格局。正如雍正皇帝所道:
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中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也。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说:“自古以来,各民族在中华土地上繁衍生息,经过接触、混杂、联结、融合,同时也有分离和隔之,形成了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正可谓:悠悠中华,数往事千载;满汉移民,成多元一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