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辽青文学
幸福来袭
作者:丁文刚
岁月的列车驰骋到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身处小康社会的人们对“幸福”的体会是多种多样的。这对于七十年前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我的祖父祖母最大的梦想就是过上“填饱肚子”的日子,非常简单的愿望,但能否达到“幸福”的层次,却往往产生“这辈子赶不上了”的喟叹。幸福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人生中不敢想象的一种高度和奢望。祖父说过“这辈子几乎是不敢想的事情,只有等下辈子了。”那时的日子,能够活着且平安,就算烧高香了。虽说不是天天忍受饥饿,但是要面对的最大事情就是吃饭、吃饱饭。即使顿顿都是高粱米、窝窝头,能够吃到半饱,能够有力气下地干活,也会谢天谢地的,最害怕的是天灾人祸突然降临。至于五谷杂粮滋味如何,都不是什么大事,更谈不上有滋有味、香甜可口了。到了今天,我已经年过半百,深刻体会到了祖辈心目中的幸福是什么了。说透了,幸福就是吃饱饭,不得病。曾几何时,人们出门遇见熟人搭话,第一句就是“吃了吗?”亲朋好友聚会,最客套的话是“吃好喝好”。祖母只活了六十岁,临终那年是年的秋天,她恋恋不舍拉着父亲的手说,盼着你和一大家子人都活得好好的。这个愿望就是她的幸福,竟然有一种“死不瞑目”的悲壮和无奈。
吃糠咽菜的日子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最终迎合着“大锅饭”时代而结束。祖父眼里的幸福,其实就是“好日子”的定义,往往围绕“吃好穿好”,口头禅是“天天吃饺子”。但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祖父对“好日子”说不准了,只是说“这年月越来越好,幸福也是越来越不好说明白了。”
新中国解放时,我的父亲才九岁。从此,父亲经历了一段段坎坎坷坷、战战兢兢的日子——三年困难时期、“文革”、土地承包到户、改革开放时期......直到人们的生活实实在在变得多彩了,家家户户有余粮,不再吃“返销粮”、“救济粮”了,父亲才安心,不再提心吊胆,而是忆苦思甜了。七十年过去,人口世界第一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农民的父亲,亲眼见识了种地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农村人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医疗卫生服务,通村水泥路及电网改造,危房改造和扶贫项目!仿佛做梦一样,让人喜不自胜、笑逐颜开。住在农村老家的父亲母亲,过着吃穿不愁的日子,天天换着花样地吃,平时有事没事也会美滋滋喝上一点小酒,脸上透着油汪汪的亮光。今年七十九岁的父亲,隔三差五骑着电动三轮车去超市或赶集,买来一些饮料、水果之类,让母亲和他一起尽情品尝。
幸福来袭,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年逾古稀的父亲目不暇接。他最大的愿望是舒舒服服多活几年,好好享受一下这辈子难得的幸福时光。
现如今,人们见面不再问“吃没吃”,甚至当做一种笑料了,却时常把“你瘦了”、“苗条”等词语赋予了时髦的调侃。那些窝窝头、烧土豆等曾经救命的“美食”日渐疏远而远离了人们的话题。随着健康饮食、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崛起和时兴,那些五谷杂粮制作的美食成为“香饽饽”又回到人们的餐桌。连会使用手机的父亲也学起了“叫外卖”,品味到了各种各样快餐的美味,真是“美极鲜”的感觉!
而我这个“六零后”,自然对有生以来的“吃”更是感慨万千。好日子总是与时俱进,幸福来袭,吃喝美极。在幸福面前,我感恩分享的同时,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继续做着美滋滋的梦。确实,一个“吃”的背后,是我们国家由一穷二白到发展壮大的铿锵脚步,伟大的中国共产*,在短暂的年创造无数奇迹的同时,给十四亿老百姓带来了新世纪小康社会的新天地,真切诠释了幸福的丰富内涵和无限滋味。
是啊,幸福来袭,内心的最美感受是实实在在的,品味在嘴里,回味在心田里,铭刻在骨髓里,如果用心灵去体味,会有星的光芒、爱的温暖,以及时光的沧桑,但却是永远值得铭记和深思的。
作者简介:丁文刚,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交通运输局。
本网络平台是由爱好文学的文友自发创建,为全国优秀报刊选稿基地。邀请知名作家、资深编辑指导文学写作,优秀稿件将向全国报刊媒体推荐。平台已开通原创保护和打赏功能,欢迎来稿(需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一周之内赞赏金额的70%归作者所有(10元以下不发放),其它留作平台维护费用。文章一旦发表,无特殊情况不作删稿处理。
投稿信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