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正值盛夏,酷暑难耐,大连医科大学放暑假的同学们没有空调、没有WIFI、没有“网游”,他们背着药箱,拿着宣传单,深入乡村、走进山里、来到田间地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医药下乡万里行
8月1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义诊现场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他是一位曾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爷爷,祝您节日快乐!”当天是八一建*节,他握着医学生的手激动地说:“看到你们这些年轻有为的准医生,心里真是开心。”学生们给老人测量了血压和血糖,做了健康检查,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老人开心地鼓起了掌,动情地说:“当年牺牲的战友们和你们一样年轻,那时的我们是用生命保卫国家,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用知识保卫老百姓健康。”服务团队长汤霄回忆,当时大家的眼眶都湿润了,纷纷表示要时刻不忘当年学医的初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赢每一场仗。
“百名专家,千名学生,送医送药万里行”医疗服务团是该校开展的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一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医疗专家、医学生组成实践队,为农村地区百姓义诊,将“医院”开到百姓身边。
义诊现场,有的居民带上以前的检查报告,有的居民带着上了年纪的父母。师生们耐心倾听、仔细诊查。每天平均接待患者达余人次,并免费提供心电图、超声检查等服务。一次,在辽宁省朝阳市义诊结束的时候,来了一位流浪汉,手里拎着捡来的塑料瓶,穿着破旧拖鞋的脚上还有一道没有愈合的伤口。同学关心地问道:“您有什么需要吗?”“我想检查一下身体。”他轻轻地说。医护人员为他仔细地检查了身体,并处理包扎了伤口,结束检查后他深深地给大家鞠了一躬。这只是同学们暑期义诊中平凡的一天。“送医送药万里行”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多,足迹遍布20多个省份,同学们用青春的足迹践行着医学生誓言。
点亮大山里的教育明灯
“奶奶您好,您家里几个娃?孩子父母都去哪里了?”“我们是大连医科大学的学生,来给孩子们辅导功课,给他们讲讲大山外面的故事。”今年是他们第六个年头来到贵州,走到大山里的孩子们身边。“奶奶”是走访时用到最多的称呼,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好的,好的,谢谢你们呦,来家里坐坐,吃口饭再走喽。”乡音情浓,这也是这几天同学们听到的最多的话语。
8月,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月亮河乡成立了一所临时学校。天刚蒙蒙亮,支教团成员们就出发了。他们要走几公里路,把孩子们一个一个从家里接出来。每天八点半准时上课,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还加入了科学、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哥哥姐姐,你们什么时候再回来?”返程路上,支教队员接到了孩子们的电话。当从电话里听到孩子们的声音时,队员们的眼泪便再也控制不住了。“孩子们,放心吧,明年暑假哥哥姐姐们还会来。”
从大连到贵州,支教团连续六年往返里程共计三万六千多公里,足迹遍布贵州黔西南山区、毕节地区、六盘水地区。阴晴不定的天气、崎岖不平的山路、无法预测的滑坡都不曾消减大家的热情。他们唯愿以拳拳赤子之心,为大山里的孩子们点亮人生梦想。
田间地头的环保宣传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环境污染与环保意识的淡薄却制约了“美丽农村”的建设。大连医科大学“千乡万村”环保科普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田间地头,以宣讲、展览、走访农户等形式开展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将环保科普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曾获得国家级“优秀志愿者”称号的麻醉学专业级学生张明说:“大家根据农村地区的环境特点,给乡亲们讲解寄生虫防治、食物中*、农药使用、有机磷中*急救、人畜粪便处理等环保知识。乡亲们确实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实惠。我们听到乡亲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
自年起,大连医科大学就组织开展环保科普宣传专项活动,六年来共组建一百多个团队,吸引一千余名优秀志愿者参与,前往全国40余个地区进行环保科普宣传,连续5年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优秀组织单位。在实践中,学生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又学以致用帮扶乡村。
记者短评
在实践中渐悟医学生誓言
医学不仅仅是科学,还是人学。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还要品德崇高、谦虚真诚。而暑期社会实践,给“准医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祖国医疗卫生状况、体验乡村百姓生活疾苦的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连医科大学的学生们背着药箱,拿着宣传单,利用暑假走在“送医送药万里行”的路上,走在贵州支教的大山里,走在环保宣传的田间地头。社会实践,让他们渐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也让他们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更让他们在服务百姓中追逐白衣天使的梦想。
(本报记者吴琳本报通讯员胡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