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上市公司更名热潮在进入12月份后又迎来一个高峰,部分更名的个股也得到了市场的热炒,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频繁地改变名称不仅让前期积累的知名度付诸东流,一味地追逐新概念还可能因让投资者难识“庐山”真面目而遭到摒弃。
上市公司密集变更股票名称
康旗股份12月7日发布公告,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和公司实际发展情况,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旗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拟变更为“旗天科技”。无独有偶,也就在12月7日,武汉中商也发布公告披露,公司名称拟变更为居然之家新零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武汉中商”变更为“居然之家”,公司拟变更的名称已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预核准。
实际上,近期像康旗股份、武汉中商这样更换股票名称的A股上市公司并非个案,据记者统计,12月份以来,A股市场已有中航善达、海信电器、北京城建等11家上市公司宣布变更公司股票名称。至此,今年以来已变更股票名称和拟变更股票名称的上市公司数量已分别达到家,这一数据已经创出A股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据了解,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变更股票名称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戴帽”或“摘帽”引发的股票名称变更,比如*ST藏旅变更为西藏旅游,秋林集团变更为*ST秋林。二是上市公司重组成功或大股东易主导致上市公司名称出现改变,比如*ST嘉陵拟更名为中科电能源。三是上市公司转型进*热门行业,或者主营业务范围扩大,需要变更股票名称以突出转型效应,比如联创股份更名为联创互联。
股票更名大多意在挂钩市场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从A股市场的历史上看,上市公司为搭上市场热门题材顺风车而进行股票名称调整这类事件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据记者统计,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总计进行了次股票名称调整,其中不涉及“摘帽”、“戴帽”的股票名称调整就占到了次。就时段分布而言,这次股票名称调整发生的时间则主要集中在年、年~年,以及年至今,而相关股票名称的变更方向明显与当时的市场热点相关。
以年以来最近的这波股票更名热潮为例,伴随生物制药、互联网、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清洁能源等新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A股上市公司的名称也频频与相关产业搭上关系,记者的统计显示,年1月1日~年12月8日,A股上市公司共发生了次非“摘帽”、“戴帽”的股票名称调整,其中有次的股票名称变更后出现了“新材”、“生物”、“科技”、“互联”、“智能”等与新兴产业相关的字眼,比如天科股份更名为昊华科技,科远股份更名为科远智慧,万顺股份更名为万顺新材。
需要指出的是,伴随股票简称变得更为“先进“,相关个股往往会获得市场的短线热炒,比如康旗股份在12月7日宣布股票简称更名消息后,其股价便在12月9日强势涨停。中航善达在12月5日发布股票简称更名公告后,其股价已连续三个交易日收涨,累计涨幅达到8.46%。而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不涉及“摘帽”、“戴帽”因素的股票名称变更的上市公司共有家,其中有家公司在股票名称变更后的最初3个交易日内实现了5%以上的股价累计涨幅。
更名题材炒作风险需警惕
国元证券投资顾问孙舒锴表示,目前监管层对上市公司更名尚无特别严格的限制,只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等法定程序,到工商局变更登记即可,这就导致上市公司在更换名称上的随意性。另外,从A股市场的经验看,上市公司的更名与股价之间似乎总有些难以言说的微妙关系,加之A股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炒作特点,上市公司的更名往往给投资者带来优质资产注入、整体上市、跨业整合等猜想,因此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借助股票更名制造题材炒作股票。因此投资者须需观察上市公司更名后的主营发展会否“穿新衣走老路”,以防范炒作风险
安信证券投资顾问喻缘指出,互联网、清洁能源、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朝阳产业类公司在目前的A股市场上极受投资者青睐,一些从事传统产业的公司开始通过改名的手段抹去公司名称中原包含的行业、主营业务等信息,代之以笼统称呼。这种“模糊技术”的使用有可能加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行业的识别难度,容易对投资者构成一种误导。从过往经历看,不论是更名还是投资,如果仅仅是沾热点讲故事,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地鸡毛。同时对上市公司而言,上股票名称本身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公司频繁地改变名称不仅让前期积累的知名度付诸东流,一味地追逐新概念还可能因让投资者难识“庐山”真面目而遭到摒弃。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凌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