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守旺孟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学校课程建设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硬任务”。在不同的省市和地区,课程改革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局面,究其原因,与该区域教研部门如何推动课程建设密不可分。本书从区域层面出发,以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为研究主题,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区域内如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程体系。并以北京市朝阳区推进课程建设为例,分享部分研究成果,以供其他省市和地区的区域教研部门借鉴参考。
一、区域课程建设的背景
教研制度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丛立新先生在其研究著作《沉默的权威——中国基础教育教研组织》一书中说:“毫不夸张地说,迄今在全国范围内,各级教研室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推动课程改革的主要力量。一个地区课程改革的局面如何,走向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态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依靠,各级教研系统承担着诸多相关事宜,如教师培训、新教科书的辅导、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推广改革所推崇的教学方式方法等。”可以说,区域教研部门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及推进措施,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效果。
北京市朝阳区作为首都教育发展的活跃地带,始终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朝阳教育历来对推动区域课程建设非常重视,早就开始了区域内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率先成立了区域内的课程改革研究机构(即课程研究发展室),完善了课程领导、学术指导和课程建设及实施的常态监控反馈机制。在“十三五”时期,基础教育领域进入深化课程改革的新阶段。从区域教育的角度,朝阳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设计了教育发展的“十三五”蓝图,“以教育内涵优质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提升教育质量,在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教育队伍整体优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获得感。”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区域层面对课程建设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顶层设计,提出要“深化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具体包括:“全面深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培训和指导,提升校长和教学干部的课程领导能力、教师的课程生成与实施能力,实现课程优化与创新,服务学生成长需要。推进学校自主课程建设,提供丰富可选择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转变教与学方式,积极推进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等探索,加强选课指导和学法指导,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区域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引领之下,朝阳区的课程建设工作在区域行*部门的领导下,由区域课程研究部门主要负责,其他教研部门鼎力配合,团结合作,共同完成。
二、区域课程部门的职能定位
推动区域课程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一支课程建设的学术队伍。朝阳区于年率先成立了区级课程改革研究机构,即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课程研究发展室(以下简称“课程室”)。目前,该部门共有科研员六名,专职从事区域课程研究工作。这是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研究队伍,由一群热爱教育研究,致力于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热血青年组成。其中一人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同时有学校管理经历,对学校课程建设经验丰富。两人是毕业于院校的教育学博士,有着扎实的学术基本功和理论视野。其他三人均为硕士学历,且有着多年教学经验。这支高知团队六年来,服务于朝阳区余所中小学学校课程建设,为他们提供课程方面的学术支持。真正实现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一)角色定位
课程室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部门,他们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扮演着以下六种角色:
导航仪——引领方向,探寻路径
为区域内学校课程改革引领方向,协助行*部门发布课程建设文件及实施指南等,帮助学校探寻课程发展路径,引领课程建设方向。
播种机——传播理念,推动变革
为区域内学校和教师传播最新课程改革理念,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