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节,烟台山上绿意葱葱,繁花似锦。
美国领事馆旧址
只是那些红瓦石墙有着异国情调的小楼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洗礼,至今仍散落在烟台山下各个角落,凝固在海的这边,昔日的红颜与繁华、热闹与霸气,在岁月的风尘中,已经悄然褪去,只有掩不住考究的用料和异国风情还在向世人透露着这些建筑过去犹存的风韵和一些特殊的历史。
英国领事馆旧址
作为近代兴起的城市,年烟台开埠后的60多年里,是洋建筑大量建造的年代。外国领事馆多建在烟台山上及附近的朝阳街,特别是烟台山,几乎全部为领事馆区,在烟台势力较强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俄国都在烟台山上设有领事馆;外国洋行多设在海岸街、朝阳街、大马路等处;学校、医院设在毓璜顶及海岸路附近;外国侨民住宅别墅多建于马路、二马路东端及东山一带;教堂分布较广,烟台山、东山、西山、大马路、毓璜顶等处都有;外国的邮电建筑建在海岸路,国际商会组织——芝罘俱乐部建在烟台山下。
丹麦领事馆旧址
这些绚丽多彩的西洋建筑,无疑为当时那个东一角的渔村注入了新鲜的建筑元素,更是近代建筑研究的冉冉新星。据资料显示,当时的烟台山几乎完全成为一个外国人的居留地,而可考的房产资料显示,在烟台山所有房产中,仅有一户华人,这座建筑面积约㎡的楼房的原房主也还是德国人。
日本领事馆旧址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沙皇俄国、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西班牙、挪威、朝鲜、瑞典。从年到年的40年时间里,17国领事馆先后在烟台山周围设立领事馆,其中由本国置建房地产的国家中以英国最多,沙皇俄国和日本次之。
至年,英国已在烟台山占地60余亩,先后建领事馆、官邸及辅助用房共7处。早期的建筑较多采用了本地的建筑材料及构筑手法,但在整个建筑形式上带有英国早期殖民地建筑的特征,普遍采用了“外廊式”,这种形式是早期英国式建筑传入印度和东南亚一带为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形成的。
室内均为木地板,设有壁炉,天花和墙角采用弧线形的线角装饰。这些早期的领事馆建筑造型朴实大方。后期所建的建筑便更多带有或者直接搬用英国本土的建筑形式。
建筑为石木混合结构,双面陡坡的组合式屋顶带有阁楼窗,出墙处理成为地道英国式的暴露木构架,红棕色的木构架在浅色粉底墙上形成优雅的线框。东、南立面为双层外联廊,室内木装修,墙面及天花装饰也都是欧式。
当年,以烟台山上下保存完好的领事馆群为代表的“烟台山近代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汇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不仅成为烟台的一处风景,也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和见证。
“开埠”,让烟台成为西方列强掠夺的对象,英国人抢先在烟台山上最好的地段盖起了洋楼。此后,烟台山上下成为西方人们吃喝玩乐的宝地,其密度之高,创下亚洲之最。
在这里,除了少数的中国人可以同等享受此种特权外,大部分踏入这块区域的中国人,都是送水工、*包车夫等劳众大苦。
当年,17国列强在烟台设立领事馆,仅建在烟台山上的就有6个国家领事馆。历经战乱与浩劫,除德国领事馆在年毁于火灾之外,其余5国领事馆馆舍均保存完好。
最早在设立领事馆的英国,其官邸是亚洲现存的最早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俄国四坡式“人”字型屋顶的领事馆,也是烟台唯一一座俄罗斯建筑;日本领事馆则采用近代建筑设计手法,整个建筑造型为简单的几何体组合形式,强调各形体之间、墙面与门窗之间的比例关系,陶片外墙贴面平整光洁,没有任何装饰,体现了“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之身之美为美”的理念。
芬兰领事馆旧址
挪威领事馆旧址
建筑之美,没有国界,没有罪过,于是,今天,它们依旧安然伫立在烟台山上下,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过往……
(来源:烟台文旅)